刘博谈 | 一文读懂嗜碱性粒细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02:4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09:34
本文旨在全面解读嗜碱性粒细胞,了解它们在免疫系统中的角色与功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医学症状。嗜碱性粒细胞是免疫细胞家族中的一员,属于粒细胞组,与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一同,为抵御病原体、寄生虫和过敏原等威胁提供第一线防御。
嗜碱性粒细胞的发现始于1879年,由Paul Ehrlich首次描述。它们在人体免疫系统中扮演特殊角色,尽管数量稀少,仅占所有免疫细胞的不到1%。在显微镜下,嗜碱性粒细胞呈颗粒状,细胞直径约为12-15微米。其细胞质中富含组胺和肝素,当用亚甲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时,这些颗粒会呈现出紫色至蓝色的色调。细胞核形态多样,可以是S形或双叶形。
嗜碱性粒细胞通过分化过程从造血干细胞发展而来,这一过程首先在骨髓中启动。干细胞分化为骨髓祖细胞,随后进一步分化为粒细胞-巨噬细胞祖细胞,部分细胞继续分化成粒细胞祖细胞,最终形成嗜碱性粒细胞。这些成熟的嗜碱性粒细胞在血液循环中成熟,通常不进行增殖。它们的寿命相对较短,一般不超过几天。
嗜碱性粒细胞在免疫系统中扮演多种功能角色。它们能够引起宿主的保护性或过敏性反应,通过高亲和力受体与免疫球蛋白E(IgE)结合,导致脱颗粒并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以及蛋白酶。嗜碱性粒细胞还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白三烯和趋化因子。它们对刺激物的响应多种多样,包括补体系统中的C3a和C5a、细菌肽fMLP、电离质、凝集素和过敏原,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3(IL-3)、IL-5、神经生长因子(NGF)和RANTES。
嗜碱性粒细胞在对抗寄生虫感染(如蠕虫)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它们对抗细菌、病毒感染以及毒液也具有重要作用。它们还能连接适应性免疫反应和先天性免疫反应,通过释放IL-4和IL-13,帮助T细胞和巨噬细胞分化,清除寄生虫。此外,嗜碱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迁移和B细胞活化有关。
在过敏和自身免疫反应中,嗜碱性粒细胞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释放的组胺引起皮肤、呼吸道和胃肠道的过敏反应,如花粉热等症状。在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需要立即就医。
循环中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异常,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都可能提示多种潜在疾病。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症和嗜碱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其中两种常见情况,它们反映了不同病因的临床表现。
总之,嗜碱性粒细胞作为免疫系统中的关键成员,其在人体防御机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嗜碱性粒细胞在抵抗感染、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