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01: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08:24
双音词的演变过程主要包括三种途径:
首先,通过在单音词前后添加辅助成分,形成新词。这种情况下,如在“鼻”后加上“子”形成“鼻子”,或者在“师”前加上“老”变为“老师”;又如“石”变为“石头”,“姨”变为“阿姨”。
其次,通过将两个同义或近义词组合,构成双音词。例如,“率”由“率”和“领”合成,表示引导或领导;“议”由“议”和“论”结合,表示讨论或议论。还有“逃”和“亡”组合为“逃亡”,“恭”和“敬”合成“恭敬”,等等。
再者,有些双音词则是原有词的完全替换,如“岐”原本指山岭,但在“岐路”中,它变成了岔路的意思;“夷”原指平地,但在“夷平”中则表示使之平坦。这样的例子还有“傍”变“靠近”、“邦”变“国家”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连用,如“地方”,在现代汉语中看起来像是一个双音词,但它们实际上是两个独立的词,如“地”指土地,“方”指方圆,不能用现代词义简单解释,否则可能会误解其原意。比如在“今齐地方千里”中,应理解为“齐国有方圆千里的土地”。
双音词就是在原来单音词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作为语素之一)。一般来说,古代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现代双音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一个显著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