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2024年首篇Nature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7:2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00:21
在当今世界,增材制造(AM),也称为3D打印,已经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焦点。尽管其设计灵活性和材料节约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对于钛(Ti)合金这一关键材料,它因昂贵的价格和较低的可加工性而受到青睐。然而,这一技术的应用受到其疲劳性能的限制。疲劳性能是结构组件设计的关键指标,而3D打印的微孔洞导致的较差疲劳性能一直是其应用的瓶颈。消除这些微孔洞,以显著提高无孔洞AM(Net-AM)合金的抗疲劳性能,成为研究者们的课题。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Robert O. Ritchie、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张振军、张哲峰等研究者通过深入理解相变和晶粒生长的不同步性,成功开发了Net-AM加工技术。这一技术在Ti-6Al-4V钛合金中重建了接近无孔洞的AM组织,相关研究成果以“通过无空洞3D打印实现钛合金高疲劳抵抗力”为题,于2024年2月28日发表在Nature上。
AM技术的高设计自由度和低材料浪费特性,对科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在钛合金领域。然而,由于疲劳性能是结构构件设计的关键准则,较低的疲劳抗力阻碍了AM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传统观点认为,直接从具有极高冷却速度的熔池中获得的AM微观组织除了微孔洞外,有助于降低抗疲劳性能。近来,研究发现AM Ti合金的疲劳性能可以通过组织调整得到改善,这加深了对AM组织的偏见。
尽管如此,一些线索表明,这可能并不简单,可能有隐藏因素在起作用。研究者之前的研究表明,微观组织是耦合的,微孔洞的存在对疲劳性能的影响,因此上述疲劳性能的提升可能源于耦合作用的改善,而不是微观组织的直接改善。
从钛合金疲劳损伤机制的角度看,具有超细板条、弱α′/α变体选择、干净的先验-β晶界(PBGBs)以及强度与塑性的良好结合等特征的AM组织,应表现出优异的抗疲劳性能。因此,AM钛合金基体的自然高抗疲劳性能可能被微孔洞的存在所掩盖。阐明这一问题对于AM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如果AM微观结构本身自然抗疲劳性较差,那么消除微孔洞的努力将徒劳。
为了解决这一挑战,研究者们通过不断尝试,开发了一种精心优化的后处理工艺——Net-AM处理(NAMP)技术,以实现重建无孔洞AM微结构的目标。该技术成功消除了“打印”状态下的所有危险的缺乏融合的空洞,显著抑制了微孔洞的再次出现,并保持了棋盘式PBGB形态和超细层次板条的印刷状态特征。此外,NAMP技术有效地避免了在PBGBs附近富集的锯齿状α相,显著提高了AM组织的抗疲劳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NAMP技术处理,Ti-6Al-4V合金的组织与AMed组织越接近,疲劳性能越好。最终,Net-AM微观结构提供了最高的抗疲劳性能。这一发现不仅为钛合金的增材制造提供了实际应用意义,还为追求最佳疲劳性能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消除微孔洞并优化其他外部因素,如表面粗糙度,将促进无空洞AM(Net-AM)显微组织的高抗疲劳性能在航空航天等未来承载部件的结构应用。
总的来说,本研究不仅揭示了增材制造金属材料在工程领域巨大的潜力,还为当前调幅技术提供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无孔洞AM显微组织的高抗疲劳性能不仅适用于钛合金,还应该推广到其他金属材料体系。因为快速凝固产生的超细AM组织能够有效地消除疲劳损伤的局部化聚集,从而提高材料的抗疲劳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