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1: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2:12
对老师来讲,收不收礼对她们来说是都是负担,收礼怕别人说闲话,不收礼又怕别人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
更担忧的是,收贵重物品、购物卡、礼金等行为本身是违法违纪的行为,让纯洁的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变味,影响她们的职业形象,况且教育部早就有明文规定,禁止教育工作者借节日收受礼金物品,稍有不慎遭遇举报投诉,会给自己带来职业灾难。
所以,送上门的礼物收了是心理负担,不收又容易被家长歪曲误解,收与不收都是难题。
对教育监管者来讲,严格控制教育工作者在教师节收受礼品,关乎教育工作形象,危及教师职业威信,若有教师出现收受礼品行为被举报投诉,或新闻媒体曝光,造成社会舆论动荡,轻则被群众指指点点,重则被问责追责,丢“乌纱帽”是分分钟的事情。所以,难免要搞节前动员,倡导教师们廉洁过节、干净生活。
凡此种种,本来该轻松愉悦的教师节,异变成让家长们焦虑、老师们头疼、教育监管者忧心的重大节日,折射惯常送礼办事的不良社会风气。其中,个别家长以惯有社会生活方式衡量与老师打交道,引起“一人送礼全部跟风”的从众心理,是成为教师节送礼难禁的导火线。
加之老师根据社会阅历衡量利弊关系,在收礼与不收礼之间纠结,造成“有收礼就有送礼”的教师节收送礼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