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16: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8 01:09
牙颌面畸形是指因颌骨发育异常引起的颌骨的体积、形态以及上下颌骨之间及其与颅面其他骨骼之间的关系异常,和随之伴颌、牙关系及口颌系统功能异常与颜面形态异常。正颌手术目的在于矫正错位牙,调整不协调的牙弓与牙颌关系,排除牙颌干扰,排齐牙列,消除牙的代偿性倾斜,以使术中能将切开骨段顺利的移动至设计的矫正位置,并建立良好的牙颌关系。
一、治疗步骤
制定正颌正畸联合治疗方案:完善检查,包括颌面部X线检查、口腔全景片、头颅正侧位片、颌面部维CT检查,偏颌畸形患者需行ECT检查,二类错颌畸形需要行颞下颌关键MRI检查,正颌、正畸外科医生需根据检查结果与病人讨论并制定治疗方案。
二、术前正畸治疗
在手术方案确定并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必须根据计划矫正的牙颌位置先行正畸治疗,目的是为了排齐牙列,消除干扰,便于术中牙骨段的移动,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三、手术计划
手术前的正畸治疗结束后,尚需最后进行一次原手术计划的评估和预测,并对手术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对正畸治疗作必要的补充,使即将进行的手术能符合实际,取得最佳效果。
四、模型外科
模型外科是根据临床查体和头影测量分析及预测效果所得出的结论,将转移到牙合架上的牙颌石膏模型截断拼对,最后取得良好上下颌骨位置关系和上下颌牙列咬合关系并制备出咬合导板的过程。
五、术前准备
除常规的全麻和输血准备外,应按设计的术式制备好牙合引导板和所需的骨块移动后的固定装置,并根据手术计划、预测效果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向患者作充分的说明,并取得充分理解和同意。
六、正颌外科手术
必须严格按经过预测和术前再次确定的手术设计施术,不得在术中随意改动。正颌外科手术目的是通过不同外科术式设计,进行颅颌骨切割拼移,重塑骨面的均衡匀称,恢复患者的正常形貌,并能维持其形态及功能活动的长期稳定性。
正颌外科的常见术式包括上颌前部骨切开术、LeFortⅠ型骨切开术、下颌前部根尖下骨切开术、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经口内入路下颌支垂直骨切开术、颏成形术、双颌手术及下颌角成形术等。临床上可针对不同类型的牙颌面畸形,选择某种术式或几种术式联合进行矫治。以下重点介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 LeFort Ⅰ型骨切开术、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及颏成形术:
LeFort Ⅰ型骨切开术
该术式是按上颌骨LeFortⅠ型骨折线截开上颌窦各壁,离断翼上颌连接,仅保留以腭侧黏骨膜为主的软组织蒂,使断离的上颌骨在三维方向上按术前设计移动,从而矫治各类上颌畸形。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
将下颌支沿矢状截骨线劈开,形成连接踝突和下颌支外侧骨板的近心骨段和含有下牙槽神经血管束及牙列的远心骨段,戴入预制的颌板后,将远心骨段向前、后移动或旋转至设计的理想位置。适用于下颌发育过度(或不足)及骨性前牙开颌的治疗。
颏成形术
经口内入路,行以颏部舌侧肌肉为血供蒂的水平骨切开,将断离的颌骨向前牵引至预计位置,也可以将颏部进行摆正、后退、降低或增高、缩窄或加宽等。适用于颏部发育不足、过度、不对称等患者的颏部形态重建。
七、术后正畸治疗
即使是成功的外科手术,一般在术后都会存在上下牙的尖窝关系不协调,咬合不平衡等问题,因此通常需进行术后正畸治疗,旨在从功能及美容效果完善咬合关系,稳定、巩固手术矫正后的效果。如情况正常,术后正畸治疗可在正颌手术3个月后进行,同时进行恢复颌周肌肉及颞下颌关节功能为目的康复治疗。
八、随访观察
了解术后颌、牙关系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术后效果评价。移动、矫正后的骨块在愈合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轻微的移位,只要不影响临床效果,则进行术后正畸,巩固疗效即可。但如出现明显的复发倾向时,即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根据骨切开的愈合过程及其生物力学特点,术后的随访观察至少应持续6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