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10:43
共0个回答
第一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父亲与儿子之间有亲密感情。领导与下属之间有公平合理。丈夫与妻子之间有分工差异。先者与后者之间有秩序排列。朋友之间有诚信不疑。第二条: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多阅览,然后详细提问,然后严谨思考,然后明白差异,...
...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的翻译是什么?这句话的意思为: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处理静止状态观察动态的,像攻击坚硬的木头,先攻击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击它的关键之处。出处:宋·朱熹《训学斋规》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
...文集·白鹿洞书院揭示》 其中一段话的翻译。我朱熹私下认为,古代圣哲教人读书学习,无非是为了使人明白礼义道理,修养身心,然后推己及人,并不是为了记览词章,沽名钓誉,追求利禄。今天的一些学子,其学习目的刚好与此相反。圣哲教育人的法则,在经典中都有记载,有志向的人,当熟读精思,审问明辨。如果知道这是自然之理,就必须以此约束自己。
《训学斋规》-译文译文: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口。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至于那些对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论纷乱错杂的,就也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当中取舍。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单独列为一说,顺着文章的思路...
白鹿洞书院学规《朱熹》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右修身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右接物之要。熹窃观古昔圣贤...
朱熹少有大志文言文还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让学生们遵守。 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要他马上单人赴任。 朱熹以朝廷对南康军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他接受任命后,...
文言文朱熹翻译朱熹到任后,为百姓兴利除害。 正逢那一年很久没有下雨,出现旱灾,朱熹非常重视救济饥荒的处置措施,救活的百姓很多。事情结束后,朱熹奏请朝廷按照规矩奖赏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 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还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
文言文朱熹字元晦徽州的翻译朱熹邮箱皇帝奏请依照先例奖赏那些出粮救灾的人.朱熹还亲自到郡学去查看,并引进世家子弟与之讲解儒道.又造访白鹿洞书院旧址,上奏皇帝请求恢复它原来的规模,并亲自做《学规》让学生有所遵循.淳熙四年时朱熹就以年近七十而祈请致仕,到五年皇帝才准其所请,又过了一年朱熹就去世了,终年七十一岁.朱熹晚年病得很严重...
请问:《古人谈读书二则》中的原文全文?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等会于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是为著名的鹅湖之会,朱陆分歧由此更加明确。朱熹在“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修复岳麓书院,讲学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他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15.简答题朱熹制定的著名学规的“白鹿洞揭示”的具体内容是什《白鹿洞书院揭示》的主要内容是: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教育目的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治学顺序3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为修身之要4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为处事之要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