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筑生云南大学王筑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15:5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15:50
王筑生,1945年12月出生,中国安徽省庐江县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兼系主任、云南大学东亚影视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专注于中国西南民族的人类学学习与研究。他于1968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1982年获得云南民族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学位后,在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工作,期间担任民族经济研究室主任,并在1982至1985年间发表了多篇民族研究方面的论文、调查报告与译文。
王筑生在1985年获得了美国温纳-格伦人类学研究基金会的“发展中国家奖学金”,赴美自费留学,于1988年6月获得人类学硕士学位,1991年12月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他于1992年6月加入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人类学系,成为博士后副研究员兼讲师,师从该系研究部主任、美国缅甸研究会会长、著名东南亚学者莱曼教授进行研究,并为该系研究生开设《中国社会与文化之人类学研究》课程。
王筑生在1993年底同妻子(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人类学硕士)杨慧放弃在美国的永久居留权回国,成为1980年以来第一个回国服务的人类学博士。他在国外期间接受了文化人类学各学科的良好训练,博士论文《变迁之路——中缅边境上的一个景颇族村寨》获得高度评价,被认为是关于景颇族历史、政治和经济生活的唯一英文著作。他的专著《景颇——云南高原上的克钦》被莱曼教授评价为对东南亚和毗邻中国的民族志以及社会政治和文化制度的理论贡献,被认为是明晰的理论与细致严密的民族志相结合的卓越典范。
王筑生回国后,在中央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学院和云南大学从事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他发表论文、专著和主编文集,包括被邀请为《世界文化百科全书》撰稿人之一,撰写的中国傣族、景颇族文化已发表于该书第6卷。他的讲演《社会变迁与适应中国的景颇与利奇的模式》对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模式提出质疑和批评,并提出了独到见解,成为国际人类学界关注的焦点。
王筑生还主持和组织了多项科研项目,包括云南省社科重点课题“云南山区民族文化扶贫”和与泰国、新西兰等大学的合作研究项目。他担任过“国家教委第二期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大型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组织者,促进云南大学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王筑生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中国民族研究实践,向学生介绍国际人类学理论方法与最新进展,深受学生欢迎。
王筑生的学术成果和活动得到了人类学民族学界的广泛认可,他被增补为中国民族学学会、中国都市人类学会、中国影视人类学会和云南民族学会的常务理事。他也是美国人类学会国际会员,并荣获美国温纳-格伦基金会免费终身赠阅美国著名人类学杂志《当代人类学》。
综上所述,王筑生在人类学领域的贡献和成就显著,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果,还促进了云南大学乃至中国人类学学科的发展与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