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知将心学法,则心法俱迷;不将心学法,则心法俱悟.凡迷者,迷于悟;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15:2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8 03:50
这里的心指的是我们的意识心,而不是指的我们的真心本性。
这句话实际上是在告诫我们,学习经书时不要总是去考虑这句经是什么意思,那句经应该如何解。如果这样的话,不但不能正确理解佛的意思,而且自己有可能走到错误的路上。正如经上所做的比喻: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同样的佛经,不同的人会解出不同的意思。所以学习的正确方法是不要用意思心去解读,这样不但能理解佛的意思,而且还会体悟到真心本性。
凡迷者,迷于悟。这句用华严经上佛初成道时所说的话解最好,“ 一切众生, 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但因妄想执著, 而不证得。”我们的真心本性(悟)与佛没有不同,只因妄想执著而成(迷)。
读经的正确方法,印光法师在文钞中有开示:
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阅。或拜佛后端坐少顷,然后开经。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六祖谓,但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此看,诸大乘经,皆能明心见性,岂独金刚经为然。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8 03:49
这是《悟性论》中的一段,是讲究竟见性之法。
是知将心学法,则心法俱迷。是说修行人当知,是诸法空相,本不可得,佛法亦复如是,不能以执着心去修学,若执着有一法可得,不但不能见性,连所学的佛法也成了修行障碍,迷而不觉了。
不将心学法,则心法俱悟。若修行人离相修行,离言说相,离文字相,而如教修行,那么就会得证清净菩提,破迷开悟。
凡迷者,迷于悟。很多修行人长久修行,而不得证,就是因为执迷于有一物可证,有一物可悟。然诸佛本妙觉心,离一切法相,本自清净,何曾有一法可得。不可得心即是佛心,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8 03:46
这里的心指的是我们的意识心,而不是指的我们的真心本性。
这句话实际上是在告诫我们,学习经书时不要总是去考虑这句经是什么意思,那句经应该如何解。如果这样的话,不但不能正确理解佛的意思,而且自己有可能走到错误的路上。正如经上所做的比喻: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同样的佛经,不同的人会解出不同的意思。所以学习的正确方法是不要用意思心去解读,这样不但能理解佛的意思,而且还会体悟到真心本性。
凡迷者,迷于悟。这句用华严经上佛初成道时所说的话解最好,“ 一切众生, 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但因妄想执著, 而不证得。”我们的真心本性(悟)与佛没有不同,只因妄想执著而成(迷)。
读经的正确方法,印光法师在文钞中有开示:
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阅。或拜佛后端坐少顷,然后开经。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六祖谓,但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此看,诸大乘经,皆能明心见性,岂独金刚经为然。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8 03:52
这是《悟性论》中的一段,是讲究竟见性之法。
是知将心学法,则心法俱迷。是说修行人当知,是诸法空相,本不可得,佛法亦复如是,不能以执着心去修学,若执着有一法可得,不但不能见性,连所学的佛法也成了修行障碍,迷而不觉了。
不将心学法,则心法俱悟。若修行人离相修行,离言说相,离文字相,而如教修行,那么就会得证清净菩提,破迷开悟。
凡迷者,迷于悟。很多修行人长久修行,而不得证,就是因为执迷于有一物可证,有一物可悟。然诸佛本妙觉心,离一切法相,本自清净,何曾有一法可得。不可得心即是佛心,离一切相即名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