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都觉得好看的古汉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14:2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3 03:38
书法是当代基础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门艺术。它的群众基础最广,国际影响最远,文化的关联也最深。同时,书法又是今天挑战最大、危机最深的一项艺术传统。我们以前曾经说过,书法成为艺术是书写作为生活方式的死亡。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传统的中国,书写是读书人基本的交流方式,书写也是中国文字的最基本的载体,当然这里指的书写是一种软笔的书写,你要写文,你要著书,你必须用软笔书写,没有第二种方法。
所以这是古人的一种最基本的生活方式,最方便、最基本的一种交流手段,也是他们内修的一种有效办法,于是我们称它为一种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到了今天,软笔的书写越来越成为一种特殊的训练,先是有硬笔的书法,再到今天有直接的打字机、电脑等等。这种软笔的书写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离我们的书写越来越远,所以书法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本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觉而强烈,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事功而迫切。正是由于这样一种状况,潘天寿先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日本参观的时候,有感于日本把书法作为一种很高的东西放在高等艺术院校来教学,也看到日本当代书法的发展。回来之后提出呼吁在中国高等美术院校里面开辟书法教学的专业。六十年代初,文化部委托我们学校进行书法教学试验。这样就有了中国最早的书法专业的学生。当然,刚刚开始的人数很少,只有两三个人。这样到了“*”之后,大学恢复了正常的招生和教学之后,我们学校迅速地把握了机遇,在研究生的层面上,利用学校优秀的教师资源,招收了一批优秀的生源,培养了中国第一代书法研究生。这些书法研究生今天都是*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一些重要艺术院校、学术机构的书法教学和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业务骨干,也是中国当代书法创作中的实力派的艺术家。在九十年代以后,我们学校的书法专业就没有间断过,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都没有断过。一直到2001年,书法又独立成系,原来是隶属于中国画系,是中国画系里面的一个专业方向,独立出来之后,成为中国第一个书法系,作为基本的独立的教学单位来加强推进中国书法艺术的教学和研究创作。2003年,又成立了现代书法研究中心,在固本培源坚持传统的同时,我们又强调了现代书法创作,把书法放到今天这个非常活跃的文化创造、崭新的时代要求的情形下,努力地去寻找书法和今天的艺术创作、今天的日常生活、今天书写已经渐渐远离软笔工具的这样一个实际情况的相互关系,努力把我院书法的教学研究机构打造成能够推动书法创作和研究在当今新的文化生态背景之下,达到时代高度的这样的一个学术性机构。
我们简单地浏览了一下学校的整个书法教学的基本发展情况。你刚才问到我们学校书法教学对当代书法创作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我觉得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以当代的人文和艺术的研究精神来面对书法,把书法作为一种学术来加以对待的这样一种精神性。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性引领着我们,把书法作为一个活的文化载体,不仅研究它的历史和过去,而且研究它和中国传统精神、文化因素之间的那个联系,研究书法和我们日常生活、日常书写之间的文化联系,从而把书法作为一种学术,作为一种艺术来研究。多少年来积累和形成的这样一种研究的精神、研究的构架、研究的*,对中国的整个书法艺术具有根本性意义。这样一种研究,是以一种相当高的人文视野来构筑一个文化研究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面我们构建了书法和中国文学之间的关系,书法和它自身历史的关系,书法和它种种的社会性因素的关系,书法和诸多文化因素的关系,所有的这些关系都被纳入这个广阔的人文视野里面来加以研究。这样研究的格局,这样研究的思路,这样一种研究的人文眼光,我觉得对当代整个中国书法的研究和创作是有根本意义。第二个方面,我们通过这样的研究,整合了一支队伍,培养了一批人。据说我们学校刚刚开始讨论书法教学的时候,关于如何上书法的提跋诗词课,都是当时的大师级的人物聚集在一起来讨论的。当时的学校延请了像沙孟海、陆维钊这样一批专家和名家,然后集中了一批非常优秀的青年人才,今天这些人已经作为书法艺术传承的主要人物,活跃在全国的书法艺术教育当中,活跃在全国的书法艺术创作当中。这是第二个贡献。
至于说我们学校进行书法教育,有哪些特殊的意义,有哪些特色?我觉得最重要的特色就是美术学院研究书法,已经把书法放在一个以美术艺术为主体的浓厚的人文精神的环境当中来加以看待,已经把它放在一个关于世界文化、一个民族的视觉表达的这样一个格局当中来展开教学。那么所有的美术学科,从传统的中国画到西方的油版雕,所有这些都和书法教学互为激荡、相辅相成,尤其对学生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书法教学不断地在和美术学的其他学科的比较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使得书法教学和创作研究在美术艺术也同样面对传统和拓新的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同样面临着全球化和本土境遇的情况下,获得很好的比照,思考共性的问题,把握独特的落脚点,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我们学校的特点。
关于第三个问题我是这样想:当前为加强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已经形成一个普遍的呼声,有的大学开设美术音乐诗词欣赏课,来提高学生的情趣,有的大学开设古典经典导读课程,带领同学向传统致以遥远的敬意,所有的这些,归结到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在大学里弘扬人文精神,树立文化使命感,就是要培养有文化精神、有文化使命感的人才,这是大学弘扬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怎么做到这一点?方法有很多,刚才讲的开艺术欣赏课、经典导读课,这些都是很好的办法。在所有的这些办法当中我个人觉得,书法课是一个能够引起同学兴趣,又能够使同学和中国的传统、中国的文化精神相沟通的一门有效的课程。第一,通过这门课程,同学可以了解中国的书法,了解中国书法后面形、象、境的东西,来提高他们的情趣。第二,同学们在写字的过程当中,在书写的过程当中,能够了解非常多含在中国书法里头的中国文化精神。比方我们讲的虚实关系。中国书法握笔,指实掌虚的关系,在书写当中他就能够得到理解;中国的方圆的关系,中国书法的间架结构,转折时的内圆外方所有这些,都能细加体会。中国文字的间架结构,像盖房子一样,他在书写的时候能够体察和把握到中国的文化精神。它不是空的,是实的,是有载体的,是直观呈现的,是可以用心去体会的。第三,通过学习书法了解中国的书法史,无形当中能够树立一个历史的文化主轴。这个中国文化史的主轴,是一个活的载体,理解了这个活的载体,你就理解了中国精神变化的内在东西,同时你可以用这个主轴来了解世界的历史。所以我觉得从这三个角度:第一,书法本身的趣味性。第二,书写对中国精神的体验,这个体验是可直观明见的。第三,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文化历史的整体性的把握。这样通过书法来进行人文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当我在前不久在香山饭店举行的中国文化论坛上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斯:书法教育无疑是中国美院在全国书法教育格局中占据学术制高点的专业。据我所知,中国美院品牌很多,传统国画、现代艺术设计和动漫等,这些都在各自的领域具有相当的优势,您能否谈谈书法教育在整个中国美院学术体系、学术架构当中所占有的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许:书法教育在我们整个美术学的教育当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教育,这和书法艺术本身的特殊性有关。因为美术学所有的学科之间都有一个自然的联系,它都是通过对于自然原形的把握来切进本体,所以它都和自然性、写真有关系。书法不是这样的,虽然书法的创造最早取之于自然之象,形成了自己的书体之象,可是书法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它首先要进行临摹,要对中国传统书法的风规器识进行了解,它有专门的书史,它有专门的书论,因此它不仅和自身的传统有联系,而且与文化传统的整体都有一种很深的联系,所以这门教学是很特殊的。但恰恰是这种特殊性,为我们整体的中国美院的美术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带领着我们去思考、去超越那个感性的表象东西,去思考那个内在的东西,去思考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紧密关系,去了解体验中国的文化精神。所以在我们学校美术学整体的学科链的结构当中,我们是把书法和中国画放在头脑的位置上,就是希望它能够养成一种非常内在的、全体性的指导意义。书法教学的成败不仅在于书法本身的传承和发展,而且对于整个中国美术学院,整个美术学学科的传承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学校强调所有进校学生都要学习书法,使书法作为一门基础的课程展开,它所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我刚才讲的大学里的人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当然它的层次要更高。
斯:在杭州举办国际书法节,可以说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对于浙江省的文化大省的建设也具有深远的意义。能否请您谈谈这次杭州首届国际书法节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区别于其他书法节的特点、特长、特色?
许:鲁迅曾经说过,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中国的书法是关于中国文字表现的艺术,首先在于它是方块字,它的点画使转、间架结构,形成了独特的书体,所以它首先是一个形的问题。然后呢,中国书法从一开始就强调“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这里讲的可象之象,既包含着自然之象,也包含着人所创造的书体之象。从篆到隶,再到汉末魏晋的草书和楷书自身的法象,慢慢地独立和丰满,传统的书论也总是以自然之象来比兴书法的意像,那么这个自然之象的背后是什么呢?是自然之神,是书写者精神的应会,由此形成独特的中国书法的美学倾向,形成一种如画般的书写特征。这种独特的美学倾向,这种强调自然之神与书写者精神的应会,讲大了,是形成民族的精神气象;讲小了,就是书写者的精神气象。所以中国书法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象,由于文字本身的纵横有可象之象,带出来的是书写者的精神之象和民族的精神气象。再接下来,书写这个软笔的表现,所发泄出来的是书写者的气质和情怀,它可以达到人与自然沟通相契,活化生命意向的作用,它达到一个很高境界的时候是心手相忘,书笔相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个境是书艺所真正得以安顿的归宗。所以中国人把书法作为人的一种内修的方式,因此书法使人心得到安顿的这样一种东西,这种很高的东西,我们称它为境。所以书法第一和形有关,第二和象有关,最高层次和境有关,达到高境,达到忘境,达到活境。
除了中国之外,日本、韩国也有书法。当然,它的书法基本上和中国一脉相承,深受中国传统的影响。和中国不同的还有伊朗书法,*书法,它们书法地位相当的高。从伊斯坦布尔到伊朗、从小亚西亚平原到伊朗高原,所有的依斯兰殿堂里头禁止图像,但是高悬在天的是书法大家的书法,其地位非常高。我曾经有过一次经历,在伊朗,参观了一个波斯书法家的工作室,我看了他写的书法,这个书法家既有很好的传统书法的基础,同时也涉入了当代书法的创作。他写得单字很大,猛一看像绘画,但是他自认为还是书法。我们进行了很好的谈话,我发现了中国和伊朗书法之间存在多层次的不同。第一个不同是工具、材料、方法的不同,他是硬笔书法,我们是软笔书法,他是用竹子,把竹子削薄了切成一个斜面,运行的时候斜面在纸上划过,但是由于蓄墨不多,所以划到一半时,墨没有了,再蘸笔接下去划,要把笔运用得很好,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伊朗文字的不同,它也是由右向左书写,点划之间强调参差流利。其材料用纸,不是在宣纸上写,而在硬纸上写,强调那个漂亮,笔划两边的尖锐、刚脆、亮丽的那种感觉。第二个就是审美要求的不同,由于工具不同,由于是在硬纸上写,要求把笔画两边亮丽的感觉写出来,所以带出来的审美要求就是要漂亮。中国书法,是用毛笔、软笔在宣纸上书写,所以中国书法提出不同的东西,这是一个更高层次上的不同。最后是在一个文化创生的根底处的不同,在文化的创生的根底处、在文字书写的综合的地方、在一个民族的整体的感觉、整体的表情、文化的表情综合的地方,它是不一样的,甚至是很不一样的。比方说,他当时桌上有一张中国的熟宣,他用这种硬笔在熟宣上写我的名字,我觉得有一点迟涩,有一点持重而干涩,没有那么油滑,我说这个好看,他摇摇头,不以为然。后来我在他的这张纸上写了“大象无形”四个字,我其实并不擅长书法,我敢在他们第一流的书法大师写过的纸上写这个字,为什么呢?因为我确实是为中国书法感到骄傲。所以我们的书法和伊朗的书法是由工具材料方法的不同,带出的审美要求的不同,根本是文化创生的根部的不同。所以说是形的不同,象的不同,境的不同,文化产生的根部不同。追问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3 03:39
书法是当代基础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门艺术。它的群众基础最广,国际影响最远,文化的关联也最深。同时,书法又是今天挑战最大、危机最深的一项艺术传统。我们以前曾经说过,书法成为艺术是书写作为生活方式的死亡。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传统的中国,书写是读书人基本的交流方式,书写也是中国文字的最基本的载体,当然这里指的书写是一种软笔的书写,你要写文,你要著书,你必须用软笔书写,没有第二种方法。
所以这是古人的一种最基本的生活方式,最方便、最基本的一种交流手段,也是他们内修的一种有效办法,于是我们称它为一种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到了今天,软笔的书写越来越成为一种特殊的训练,先是有硬笔的书法,再到今天有直接的打字机、电脑等等。这种软笔的书写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离我们的书写越来越远,所以书法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本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觉而强烈,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事功而迫切。正是由于这样一种状况,潘天寿先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日本参观的时候,有感于日本把书法作为一种很高的东西放在高等艺术院校来教学,也看到日本当代书法的发展。回来之后提出呼吁在中国高等美术院校里面开辟书法教学的专业。六十年代初,文化部委托我们学校进行书法教学试验。这样就有了中国最早的书法专业的学生。当然,刚刚开始的人数很少,只有两三个人。这样到了“*”之后,大学恢复了正常的招生和教学之后,我们学校迅速地把握了机遇,在研究生的层面上,利用学校优秀的教师资源,招收了一批优秀的生源,培养了中国第一代书法研究生。这些书法研究生今天都是*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一些重要艺术院校、学术机构的书法教学和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业务骨干,也是中国当代书法创作中的实力派的艺术家。在九十年代以后,我们学校的书法专业就没有间断过,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都没有断过。一直到2001年,书法又独立成系,原来是隶属于中国画系,是中国画系里面的一个专业方向,独立出来之后,成为中国第一个书法系,作为基本的独立的教学单位来加强推进中国书法艺术的教学和研究创作。2003年,又成立了现代书法研究中心,在固本培源坚持传统的同时,我们又强调了现代书法创作,把书法放到今天这个非常活跃的文化创造、崭新的时代要求的情形下,努力地去寻找书法和今天的艺术创作、今天的日常生活、今天书写已经渐渐远离软笔工具的这样一个实际情况的相互关系,努力把我院书法的教学研究机构打造成能够推动书法创作和研究在当今新的文化生态背景之下,达到时代高度的这样的一个学术性机构。
我们简单地浏览了一下学校的整个书法教学的基本发展情况。你刚才问到我们学校书法教学对当代书法创作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我觉得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以当代的人文和艺术的研究精神来面对书法,把书法作为一种学术来加以对待的这样一种精神性。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性引领着我们,把书法作为一个活的文化载体,不仅研究它的历史和过去,而且研究它和中国传统精神、文化因素之间的那个联系,研究书法和我们日常生活、日常书写之间的文化联系,从而把书法作为一种学术,作为一种艺术来研究。多少年来积累和形成的这样一种研究的精神、研究的构架、研究的*,对中国的整个书法艺术具有根本性意义。这样一种研究,是以一种相当高的人文视野来构筑一个文化研究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面我们构建了书法和中国文学之间的关系,书法和它自身历史的关系,书法和它种种的社会性因素的关系,书法和诸多文化因素的关系,所有的这些关系都被纳入这个广阔的人文视野里面来加以研究。这样研究的格局,这样研究的思路,这样一种研究的人文眼光,我觉得对当代整个中国书法的研究和创作是有根本意义。第二个方面,我们通过这样的研究,整合了一支队伍,培养了一批人。据说我们学校刚刚开始讨论书法教学的时候,关于如何上书法的提跋诗词课,都是当时的大师级的人物聚集在一起来讨论的。当时的学校延请了像沙孟海、陆维钊这样一批专家和名家,然后集中了一批非常优秀的青年人才,今天这些人已经作为书法艺术传承的主要人物,活跃在全国的书法艺术教育当中,活跃在全国的书法艺术创作当中。这是第二个贡献。
至于说我们学校进行书法教育,有哪些特殊的意义,有哪些特色?我觉得最重要的特色就是美术学院研究书法,已经把书法放在一个以美术艺术为主体的浓厚的人文精神的环境当中来加以看待,已经把它放在一个关于世界文化、一个民族的视觉表达的这样一个格局当中来展开教学。那么所有的美术学科,从传统的中国画到西方的油版雕,所有这些都和书法教学互为激荡、相辅相成,尤其对学生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书法教学不断地在和美术学的其他学科的比较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使得书法教学和创作研究在美术艺术也同样面对传统和拓新的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同样面临着全球化和本土境遇的情况下,获得很好的比照,思考共性的问题,把握独特的落脚点,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我们学校的特点。
关于第三个问题我是这样想:当前为加强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已经形成一个普遍的呼声,有的大学开设美术音乐诗词欣赏课,来提高学生的情趣,有的大学开设古典经典导读课程,带领同学向传统致以遥远的敬意,所有的这些,归结到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在大学里弘扬人文精神,树立文化使命感,就是要培养有文化精神、有文化使命感的人才,这是大学弘扬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怎么做到这一点?方法有很多,刚才讲的开艺术欣赏课、经典导读课,这些都是很好的办法。在所有的这些办法当中我个人觉得,书法课是一个能够引起同学兴趣,又能够使同学和中国的传统、中国的文化精神相沟通的一门有效的课程。第一,通过这门课程,同学可以了解中国的书法,了解中国书法后面形、象、境的东西,来提高他们的情趣。第二,同学们在写字的过程当中,在书写的过程当中,能够了解非常多含在中国书法里头的中国文化精神。比方我们讲的虚实关系。中国书法握笔,指实掌虚的关系,在书写当中他就能够得到理解;中国的方圆的关系,中国书法的间架结构,转折时的内圆外方所有这些,都能细加体会。中国文字的间架结构,像盖房子一样,他在书写的时候能够体察和把握到中国的文化精神。它不是空的,是实的,是有载体的,是直观呈现的,是可以用心去体会的。第三,通过学习书法了解中国的书法史,无形当中能够树立一个历史的文化主轴。这个中国文化史的主轴,是一个活的载体,理解了这个活的载体,你就理解了中国精神变化的内在东西,同时你可以用这个主轴来了解世界的历史。所以我觉得从这三个角度:第一,书法本身的趣味性。第二,书写对中国精神的体验,这个体验是可直观明见的。第三,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文化历史的整体性的把握。这样通过书法来进行人文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当我在前不久在香山饭店举行的中国文化论坛上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斯:书法教育无疑是中国美院在全国书法教育格局中占据学术制高点的专业。据我所知,中国美院品牌很多,传统国画、现代艺术设计和动漫等,这些都在各自的领域具有相当的优势,您能否谈谈书法教育在整个中国美院学术体系、学术架构当中所占有的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许:书法教育在我们整个美术学的教育当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教育,这和书法艺术本身的特殊性有关。因为美术学所有的学科之间都有一个自然的联系,它都是通过对于自然原形的把握来切进本体,所以它都和自然性、写真有关系。书法不是这样的,虽然书法的创造最早取之于自然之象,形成了自己的书体之象,可是书法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它首先要进行临摹,要对中国传统书法的风规器识进行了解,它有专门的书史,它有专门的书论,因此它不仅和自身的传统有联系,而且与文化传统的整体都有一种很深的联系,所以这门教学是很特殊的。但恰恰是这种特殊性,为我们整体的中国美院的美术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带领着我们去思考、去超越那个感性的表象东西,去思考那个内在的东西,去思考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紧密关系,去了解体验中国的文化精神。所以在我们学校美术学整体的学科链的结构当中,我们是把书法和中国画放在头脑的位置上,就是希望它能够养成一种非常内在的、全体性的指导意义。书法教学的成败不仅在于书法本身的传承和发展,而且对于整个中国美术学院,整个美术学学科的传承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学校强调所有进校学生都要学习书法,使书法作为一门基础的课程展开,它所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我刚才讲的大学里的人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当然它的层次要更高。
斯:在杭州举办国际书法节,可以说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对于浙江省的文化大省的建设也具有深远的意义。能否请您谈谈这次杭州首届国际书法节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区别于其他书法节的特点、特长、特色?
许:鲁迅曾经说过,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中国的书法是关于中国文字表现的艺术,首先在于它是方块字,它的点画使转、间架结构,形成了独特的书体,所以它首先是一个形的问题。然后呢,中国书法从一开始就强调“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这里讲的可象之象,既包含着自然之象,也包含着人所创造的书体之象。从篆到隶,再到汉末魏晋的草书和楷书自身的法象,慢慢地独立和丰满,传统的书论也总是以自然之象来比兴书法的意像,那么这个自然之象的背后是什么呢?是自然之神,是书写者精神的应会,由此形成独特的中国书法的美学倾向,形成一种如画般的书写特征。这种独特的美学倾向,这种强调自然之神与书写者精神的应会,讲大了,是形成民族的精神气象;讲小了,就是书写者的精神气象。所以中国书法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象,由于文字本身的纵横有可象之象,带出来的是书写者的精神之象和民族的精神气象。再接下来,书写这个软笔的表现,所发泄出来的是书写者的气质和情怀,它可以达到人与自然沟通相契,活化生命意向的作用,它达到一个很高境界的时候是心手相忘,书笔相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个境是书艺所真正得以安顿的归宗。所以中国人把书法作为人的一种内修的方式,因此书法使人心得到安顿的这样一种东西,这种很高的东西,我们称它为境。所以书法第一和形有关,第二和象有关,最高层次和境有关,达到高境,达到忘境,达到活境。
除了中国之外,日本、韩国也有书法。当然,它的书法基本上和中国一脉相承,深受中国传统的影响。和中国不同的还有伊朗书法,*书法,它们书法地位相当的高。从伊斯坦布尔到伊朗、从小亚西亚平原到伊朗高原,所有的依斯兰殿堂里头禁止图像,但是高悬在天的是书法大家的书法,其地位非常高。我曾经有过一次经历,在伊朗,参观了一个波斯书法家的工作室,我看了他写的书法,这个书法家既有很好的传统书法的基础,同时也涉入了当代书法的创作。他写得单字很大,猛一看像绘画,但是他自认为还是书法。我们进行了很好的谈话,我发现了中国和伊朗书法之间存在多层次的不同。第一个不同是工具、材料、方法的不同,他是硬笔书法,我们是软笔书法,他是用竹子,把竹子削薄了切成一个斜面,运行的时候斜面在纸上划过,但是由于蓄墨不多,所以划到一半时,墨没有了,再蘸笔接下去划,要把笔运用得很好,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伊朗文字的不同,它也是由右向左书写,点划之间强调参差流利。其材料用纸,不是在宣纸上写,而在硬纸上写,强调那个漂亮,笔划两边的尖锐、刚脆、亮丽的那种感觉。第二个就是审美要求的不同,由于工具不同,由于是在硬纸上写,要求把笔画两边亮丽的感觉写出来,所以带出来的审美要求就是要漂亮。中国书法,是用毛笔、软笔在宣纸上书写,所以中国书法提出不同的东西,这是一个更高层次上的不同。最后是在一个文化创生的根底处的不同,在文化的创生的根底处、在文字书写的综合的地方、在一个民族的整体的感觉、整体的表情、文化的表情综合的地方,它是不一样的,甚至是很不一样的。比方说,他当时桌上有一张中国的熟宣,他用这种硬笔在熟宣上写我的名字,我觉得有一点迟涩,有一点持重而干涩,没有那么油滑,我说这个好看,他摇摇头,不以为然。后来我在他的这张纸上写了“大象无形”四个字,我其实并不擅长书法,我敢在他们第一流的书法大师写过的纸上写这个字,为什么呢?因为我确实是为中国书法感到骄傲。所以我们的书法和伊朗的书法是由工具材料方法的不同,带出的审美要求的不同,根本是文化创生的根部的不同。所以说是形的不同,象的不同,境的不同,文化产生的根部不同。追问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3 03:39
书法是当代基础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门艺术。它的群众基础最广,国际影响最远,文化的关联也最深。同时,书法又是今天挑战最大、危机最深的一项艺术传统。我们以前曾经说过,书法成为艺术是书写作为生活方式的死亡。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传统的中国,书写是读书人基本的交流方式,书写也是中国文字的最基本的载体,当然这里指的书写是一种软笔的书写,你要写文,你要著书,你必须用软笔书写,没有第二种方法。
所以这是古人的一种最基本的生活方式,最方便、最基本的一种交流手段,也是他们内修的一种有效办法,于是我们称它为一种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到了今天,软笔的书写越来越成为一种特殊的训练,先是有硬笔的书法,再到今天有直接的打字机、电脑等等。这种软笔的书写离我们的日常生活、离我们的书写越来越远,所以书法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本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觉而强烈,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事功而迫切。正是由于这样一种状况,潘天寿先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日本参观的时候,有感于日本把书法作为一种很高的东西放在高等艺术院校来教学,也看到日本当代书法的发展。回来之后提出呼吁在中国高等美术院校里面开辟书法教学的专业。六十年代初,文化部委托我们学校进行书法教学试验。这样就有了中国最早的书法专业的学生。当然,刚刚开始的人数很少,只有两三个人。这样到了“*”之后,大学恢复了正常的招生和教学之后,我们学校迅速地把握了机遇,在研究生的层面上,利用学校优秀的教师资源,招收了一批优秀的生源,培养了中国第一代书法研究生。这些书法研究生今天都是*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一些重要艺术院校、学术机构的书法教学和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业务骨干,也是中国当代书法创作中的实力派的艺术家。在九十年代以后,我们学校的书法专业就没有间断过,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都没有断过。一直到2001年,书法又独立成系,原来是隶属于中国画系,是中国画系里面的一个专业方向,独立出来之后,成为中国第一个书法系,作为基本的独立的教学单位来加强推进中国书法艺术的教学和研究创作。2003年,又成立了现代书法研究中心,在固本培源坚持传统的同时,我们又强调了现代书法创作,把书法放到今天这个非常活跃的文化创造、崭新的时代要求的情形下,努力地去寻找书法和今天的艺术创作、今天的日常生活、今天书写已经渐渐远离软笔工具的这样一个实际情况的相互关系,努力把我院书法的教学研究机构打造成能够推动书法创作和研究在当今新的文化生态背景之下,达到时代高度的这样的一个学术性机构。
我们简单地浏览了一下学校的整个书法教学的基本发展情况。你刚才问到我们学校书法教学对当代书法创作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我觉得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以当代的人文和艺术的研究精神来面对书法,把书法作为一种学术来加以对待的这样一种精神性。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性引领着我们,把书法作为一个活的文化载体,不仅研究它的历史和过去,而且研究它和中国传统精神、文化因素之间的那个联系,研究书法和我们日常生活、日常书写之间的文化联系,从而把书法作为一种学术,作为一种艺术来研究。多少年来积累和形成的这样一种研究的精神、研究的构架、研究的*,对中国的整个书法艺术具有根本性意义。这样一种研究,是以一种相当高的人文视野来构筑一个文化研究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面我们构建了书法和中国文学之间的关系,书法和它自身历史的关系,书法和它种种的社会性因素的关系,书法和诸多文化因素的关系,所有的这些关系都被纳入这个广阔的人文视野里面来加以研究。这样研究的格局,这样研究的思路,这样一种研究的人文眼光,我觉得对当代整个中国书法的研究和创作是有根本意义。第二个方面,我们通过这样的研究,整合了一支队伍,培养了一批人。据说我们学校刚刚开始讨论书法教学的时候,关于如何上书法的提跋诗词课,都是当时的大师级的人物聚集在一起来讨论的。当时的学校延请了像沙孟海、陆维钊这样一批专家和名家,然后集中了一批非常优秀的青年人才,今天这些人已经作为书法艺术传承的主要人物,活跃在全国的书法艺术教育当中,活跃在全国的书法艺术创作当中。这是第二个贡献。
至于说我们学校进行书法教育,有哪些特殊的意义,有哪些特色?我觉得最重要的特色就是美术学院研究书法,已经把书法放在一个以美术艺术为主体的浓厚的人文精神的环境当中来加以看待,已经把它放在一个关于世界文化、一个民族的视觉表达的这样一个格局当中来展开教学。那么所有的美术学科,从传统的中国画到西方的油版雕,所有这些都和书法教学互为激荡、相辅相成,尤其对学生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书法教学不断地在和美术学的其他学科的比较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使得书法教学和创作研究在美术艺术也同样面对传统和拓新的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同样面临着全球化和本土境遇的情况下,获得很好的比照,思考共性的问题,把握独特的落脚点,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我们学校的特点。
关于第三个问题我是这样想:当前为加强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已经形成一个普遍的呼声,有的大学开设美术音乐诗词欣赏课,来提高学生的情趣,有的大学开设古典经典导读课程,带领同学向传统致以遥远的敬意,所有的这些,归结到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在大学里弘扬人文精神,树立文化使命感,就是要培养有文化精神、有文化使命感的人才,这是大学弘扬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怎么做到这一点?方法有很多,刚才讲的开艺术欣赏课、经典导读课,这些都是很好的办法。在所有的这些办法当中我个人觉得,书法课是一个能够引起同学兴趣,又能够使同学和中国的传统、中国的文化精神相沟通的一门有效的课程。第一,通过这门课程,同学可以了解中国的书法,了解中国书法后面形、象、境的东西,来提高他们的情趣。第二,同学们在写字的过程当中,在书写的过程当中,能够了解非常多含在中国书法里头的中国文化精神。比方我们讲的虚实关系。中国书法握笔,指实掌虚的关系,在书写当中他就能够得到理解;中国的方圆的关系,中国书法的间架结构,转折时的内圆外方所有这些,都能细加体会。中国文字的间架结构,像盖房子一样,他在书写的时候能够体察和把握到中国的文化精神。它不是空的,是实的,是有载体的,是直观呈现的,是可以用心去体会的。第三,通过学习书法了解中国的书法史,无形当中能够树立一个历史的文化主轴。这个中国文化史的主轴,是一个活的载体,理解了这个活的载体,你就理解了中国精神变化的内在东西,同时你可以用这个主轴来了解世界的历史。所以我觉得从这三个角度:第一,书法本身的趣味性。第二,书写对中国精神的体验,这个体验是可直观明见的。第三,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文化历史的整体性的把握。这样通过书法来进行人文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当我在前不久在香山饭店举行的中国文化论坛上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斯:书法教育无疑是中国美院在全国书法教育格局中占据学术制高点的专业。据我所知,中国美院品牌很多,传统国画、现代艺术设计和动漫等,这些都在各自的领域具有相当的优势,您能否谈谈书法教育在整个中国美院学术体系、学术架构当中所占有的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许:书法教育在我们整个美术学的教育当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教育,这和书法艺术本身的特殊性有关。因为美术学所有的学科之间都有一个自然的联系,它都是通过对于自然原形的把握来切进本体,所以它都和自然性、写真有关系。书法不是这样的,虽然书法的创造最早取之于自然之象,形成了自己的书体之象,可是书法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它首先要进行临摹,要对中国传统书法的风规器识进行了解,它有专门的书史,它有专门的书论,因此它不仅和自身的传统有联系,而且与文化传统的整体都有一种很深的联系,所以这门教学是很特殊的。但恰恰是这种特殊性,为我们整体的中国美院的美术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带领着我们去思考、去超越那个感性的表象东西,去思考那个内在的东西,去思考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紧密关系,去了解体验中国的文化精神。所以在我们学校美术学整体的学科链的结构当中,我们是把书法和中国画放在头脑的位置上,就是希望它能够养成一种非常内在的、全体性的指导意义。书法教学的成败不仅在于书法本身的传承和发展,而且对于整个中国美术学院,整个美术学学科的传承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学校强调所有进校学生都要学习书法,使书法作为一门基础的课程展开,它所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我刚才讲的大学里的人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当然它的层次要更高。
斯:在杭州举办国际书法节,可以说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对于浙江省的文化大省的建设也具有深远的意义。能否请您谈谈这次杭州首届国际书法节的主要内容以及它区别于其他书法节的特点、特长、特色?
许:鲁迅曾经说过,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中国的书法是关于中国文字表现的艺术,首先在于它是方块字,它的点画使转、间架结构,形成了独特的书体,所以它首先是一个形的问题。然后呢,中国书法从一开始就强调“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这里讲的可象之象,既包含着自然之象,也包含着人所创造的书体之象。从篆到隶,再到汉末魏晋的草书和楷书自身的法象,慢慢地独立和丰满,传统的书论也总是以自然之象来比兴书法的意像,那么这个自然之象的背后是什么呢?是自然之神,是书写者精神的应会,由此形成独特的中国书法的美学倾向,形成一种如画般的书写特征。这种独特的美学倾向,这种强调自然之神与书写者精神的应会,讲大了,是形成民族的精神气象;讲小了,就是书写者的精神气象。所以中国书法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象,由于文字本身的纵横有可象之象,带出来的是书写者的精神之象和民族的精神气象。再接下来,书写这个软笔的表现,所发泄出来的是书写者的气质和情怀,它可以达到人与自然沟通相契,活化生命意向的作用,它达到一个很高境界的时候是心手相忘,书笔相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个境是书艺所真正得以安顿的归宗。所以中国人把书法作为人的一种内修的方式,因此书法使人心得到安顿的这样一种东西,这种很高的东西,我们称它为境。所以书法第一和形有关,第二和象有关,最高层次和境有关,达到高境,达到忘境,达到活境。
除了中国之外,日本、韩国也有书法。当然,它的书法基本上和中国一脉相承,深受中国传统的影响。和中国不同的还有伊朗书法,*书法,它们书法地位相当的高。从伊斯坦布尔到伊朗、从小亚西亚平原到伊朗高原,所有的依斯兰殿堂里头禁止图像,但是高悬在天的是书法大家的书法,其地位非常高。我曾经有过一次经历,在伊朗,参观了一个波斯书法家的工作室,我看了他写的书法,这个书法家既有很好的传统书法的基础,同时也涉入了当代书法的创作。他写得单字很大,猛一看像绘画,但是他自认为还是书法。我们进行了很好的谈话,我发现了中国和伊朗书法之间存在多层次的不同。第一个不同是工具、材料、方法的不同,他是硬笔书法,我们是软笔书法,他是用竹子,把竹子削薄了切成一个斜面,运行的时候斜面在纸上划过,但是由于蓄墨不多,所以划到一半时,墨没有了,再蘸笔接下去划,要把笔运用得很好,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伊朗文字的不同,它也是由右向左书写,点划之间强调参差流利。其材料用纸,不是在宣纸上写,而在硬纸上写,强调那个漂亮,笔划两边的尖锐、刚脆、亮丽的那种感觉。第二个就是审美要求的不同,由于工具不同,由于是在硬纸上写,要求把笔画两边亮丽的感觉写出来,所以带出来的审美要求就是要漂亮。中国书法,是用毛笔、软笔在宣纸上书写,所以中国书法提出不同的东西,这是一个更高层次上的不同。最后是在一个文化创生的根底处的不同,在文化的创生的根底处、在文字书写的综合的地方、在一个民族的整体的感觉、整体的表情、文化的表情综合的地方,它是不一样的,甚至是很不一样的。比方说,他当时桌上有一张中国的熟宣,他用这种硬笔在熟宣上写我的名字,我觉得有一点迟涩,有一点持重而干涩,没有那么油滑,我说这个好看,他摇摇头,不以为然。后来我在他的这张纸上写了“大象无形”四个字,我其实并不擅长书法,我敢在他们第一流的书法大师写过的纸上写这个字,为什么呢?因为我确实是为中国书法感到骄傲。所以我们的书法和伊朗的书法是由工具材料方法的不同,带出的审美要求的不同,根本是文化创生的根部的不同。所以说是形的不同,象的不同,境的不同,文化产生的根部不同。追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