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15: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15:00
导读:有人出生,就有人死亡,人类在生死间轮转,只有这样才得以生生不息,与自然资源和谐相处。人到世间走一遭,哪怕没有成为名人,受人敬仰,也或多或少留下些感情,帮助过一些人。那么,临终前之更衣如何进行?东北临终前更换寿衣的习俗是怎样的呢?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临终前之更衣
人死时穿着以入殓的衣服称“寿衣”或“老衣”等。在老人弥留危急之前,家人应为其准备好。有的人家可能很早就开始准备,有的人家则在老人弥留之际着手准备。在中国,有些地方的人们是在老人弥留之际就为其更衣,有的地方则在老人气绝后才衣殓。
山东民间非常讲究寿终正寝,当老人风烛残年在垂危之际,都尽量避免其在里间病榻上咽气。通常当老人弥留时,都需要先给其沐浴更衣,然后再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让其在正厅中寿终正寝。沐浴更衣时,如果老人是男性,由儿子和女儿来料理;若老人是女性,则由女儿和媳妇来料理。除了擦洗脸面、手脚和修剪指甲之类的事项之外,带有一定技术性的理发、梳头和穿衣插戴等,也可以请人来料理。有的人家事先早就准备好寿衣,这时就给老人换上。如还未预备好寿衣,则在这段时间内赶紧制作。儿女在制作寿衣时,不能啼哭流泪,因为山东民间认为如果泪水滴到寿衣上,死者穿去会经常想念儿女,其心情会不安的。此外,缝寿衣时的线头末端不能打结,据民间说这可以避免死者在阴间时心里起疙瘩。寿衣制作好后,就可以给临终的老人换上。一般是“五领三腰”,即上衣5件,裤子或裙子3件。如果老人没有更换寿衣就在里间病床上咽气,山东人称此为“老人光着身子走了”,其亲属会因此感到终生遗憾。在山东,大多数地方都是在老人弥留之际就为临终者更换寿衣。如广饶一带,在临终者未绝气时,就在病者的寝室中,为其换好寿衣;然后,在厅堂中设置灵床,待病者气绝后,才将尸身停于灵床,首南向。在昌乐也是如此,“当死者属纺之际,其亲属为之沐浴更衣,居正寝南向,盖求合于古人得正而毙焉之义”。在冠县一带也同样是在临终前沐浴更衣,“人当垂危,其家人乘其气息未绝,先为之穿衣裳,勿裸体”,使病者穿上寿衣去见祖先。
东北临终前更换寿衣的习俗
东北许多地方也都是在临终者气绝之前为其更换寿衣。如在辽宁西丰,老人寝疾弥留之际,“另设床于寝室,男设正寝,女设内寝。设妥,移病者于床上,此即古易篑之义。儿女侍侧,理发剪爪,盥濯手足,俗名送终。余息将尽未尽时,即更着寿衣、寿冠;以为生时着定,死后能得。此即古之小殓用之于生时也”。换言之,当地人认为,只有在临终者还有气息时换上寿衣,在阴间才能得到它。由此看来,他们是在病者气绝前先为其换床,然后再为其更换全部寿衣。而在东北的绝大多数地方则相反,人们是先为病者更衣后再换床,如黑山一带,当父母之病革也,则撤去旧衣,另著新衣,然后再移至床上,子孙环侍。阜新一带同样,当老人处于弥留之际,即为其先服妥寿衣,而后才移身板铺上。
吉林的习俗也相同,如在吉林辉南,“于逝者属扩之顷,循古易篑之遗意,为易新衣,无冬夏必以棉”。接着再“设茵褥,舁于灵床之上,以银或铜币纳之口中,曰押口钱,即古饭含之意”。海龙、临江、梨树一带的风俗也一样,当亲疾革时,子孙为其易寿衣,移置床上,环立守之。只有在通化一带,习俗与上述几个地方略有不同,老人临终前,“为之栉沐洗浴,此即浴尸礼也。乃行在绝气前,故不特设浴床及袭床。备冠、服、带、靴及银质含具,并设殓床,展衾褥,布寿衣。移卧床上,去常衣,著寿衣”。换言之,通化地方的习惯是先为临终者换床后再为其更换寿衣。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临终前之更衣,东北临终前更换寿衣的习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