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01: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12:17
新生儿出生后,可能会出现核黄疸的情况,这与父母的血型不兼容有关。其中,ABO血型不和引发的新生儿溶血症状相对较轻且较少见。
对于Rh血型不合,由于未分娩的女性体内不会产生抗体,所以可以通过在产后72小时内注射大剂量的Rh0(D)免疫球蛋白来预防未来妊娠时的溶血风险。预防措施应在足月分娩、宫外孕或流产后的每次妊娠后实施,以防止抗体破坏胎儿的红细胞。如果在妊娠期间有大量胎母出血,免疫球蛋白的剂量需要增加。
然而,这种治疗的失败率大约在1%到2%,主要原因是母亲在妊娠期间已经产生抗体,而非分娩时。因此,对于Rh阴性的孕妇,即使没有显性抗体,也应在孕28周时接种300μg的Rh0(D)免疫球蛋白。之后的3到6个月,体内的外源性抗体会逐渐被清除,保持母亲未被抗体致敏的状态。
在孕期任何阶段,一旦出现阴道出血、胎膜破裂或进行绒毛膜检查后,都应立即给予Rh0(D)免疫球蛋白,以确保及时预防溶血症的发生。
胎儿或新生儿溶血通常是由于母儿血型不和,母体产生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的。当母亲血型为Rh阴性,父亲为Rh阳性,而胎儿的血型是Rh阳性时,会发生Rh血型不和。妊娠期间,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漏出,进入母亲血循环(在分娩时进入最多),诱发母体对Rh因子产生抗体(同种免疫).在以后的妊娠中,这些抗体再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溶解胎儿红细胞,所造成的贫血可致胎死宫内。对贫血的反应,胎儿骨髓可释放出成熟的红细胞或有核红细胞,进入胎儿周围循环,造成胎儿溶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