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教我啊,教一些常用的一些傣语,注;要用汉字翻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22:0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3 08:40
傣族的语言文字
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西双版纳方言、德宏方言和金平方言。傣族的拼音文字源于梵文字母,各地不尽相同。1954年进行了文字改革,分傣哪文(德宏)、傣泐文(西双版纳)、傣绷文(瑞丽、耿马、澜沧等地)和金平傣文。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
傣族的天文历法
傣族有自己的传统历法,傣语称“祖腊萨哈”,意即“小历”。其起源可上溯至周秦之际,现行傣历则始于明代以前。是一种阴阳合历。傣历的年是阳历年,即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傣历的月是阴历月,即以月亮的一个圆缺为周期。一年分12月,单月是30天,双月是29天。以六月为岁首,它的正月相当于夏历十月。平年是350或355天,闰年为384天。傣历始于公元638年。
傣族的医药卫生
傣医药作为一门知识,是傣族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傣族人民在和疾病的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民间药方,收集了上千种草药。其中《档哈雅》(医药书),是傣族一部重要的医学文献。
傣族的宗教信仰
傣族是一个信仰南传佛教的民族,傣语称为“布塔沙散那”。它对傣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极深刻的影响。大约在公元6—8世纪传入傣族地区。在此之前,傣族先民信仰的是多神崇拜,亦即原始宗教。由于佛教的广泛传布,傣族地区佛寺十分普遍。送子入寺为僧似乎是天经地义之事,尤其是在西双版纳地区,男孩到了8—10岁几乎都要入寺去过僧侣生活。他们在那里学经识字,一般在1~5年还俗回家。傣文的大藏经号称八万四千部,大部分刻写在贝叶上,称贝叶经。其中有些是傣族僧俗根据佛教义加以发挥和补充的著述。
傣族的文学
傣族人民有着丰富的民间文艺作品,包括叙事长诗、寓言、神话、传说、童话等。许多著名的叙事长诗,如《召树屯与嫡木诺娜》、《娥并与桑洛》、《阿銮的故事》等中外闻名。
傣族的戏剧
西双版纳境内有泰缅化的歌舞剧,腾龙沿边一带有汉化的傣族戏。歌舞剧都在较大的宗教集会中演出,例如车里宣慰街每年冬间的赕佛大会,一连三天晚上都有歌舞演出,剧情有历史故事,宗教神话,爱情传奇,而行头化装则千奇百怪,用纸扎成龙、孔雀、龟、鹤、鹿、蚌等,彩画鲜丽。化装为美女的演员,把纸扎的孔雀分前后两段缠在身上,以两手捉翼而飞。化装为青年的演员,把纸鹿缠身上做鹿舞。大龟则用一个人伏在龟腹内、手脚即龟之四足,龟颈内有一机关;能使龟头倏而伸长数尺,倏又缩回腹内,引得观众大笑。
傣族的音乐
傣族音乐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包括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4类。
傣族的舞蹈
象脚鼓舞:流传于云南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佤族和布朗族等少数民族中的民间舞。是一种男子自娱性舞蹈,因舞者身挎象脚鼓而得名。
傣族的美术
傣锦:傣族生产和使用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纺织品。傣锦是以苎麻为原料的色织物,纹样为几何图案,用挑花方法织制。
傣族的建筑
傣族的佛寺建筑精致、堂皇。寺庙中的雕塑和壁画既有南亚艺术风格,又显现出中原文化的影响,是傣族造型艺术的精品。
傣族的娱乐
丢包:丢包不仅是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的一种传统娱乐活动,也是他们选择对象、寻觅情侣的一种方式。
泼水:傣族的浴佛节约当汉地的清明前后,又称为泼水节是一个富有青春意味的男女狂欢日。
赛龙舟:每年端阳这一天,傣族都举行龙舟竞渡,比赛时,用平时航行江中的小木船,扎以花彩,每船由青年男子多人驾驶,在江而上作速度竞赛,数百里内的男女都收拾打扮在两岸围观,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火灯:火灯傣语叫“贡菲”。泼水节的夜晚,人们可以看见傣家人把巨大的火灯放入天空。放火灯是泼水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活动,传说佛教传入西双版纳时,与原始宗教争夺传教权,佛教用火灯与原始宗教放高升比赛谁升得更高。比赛结果,火灯比高升升得更高,佛教取得了胜利,火灯便流传开来。后来,放火灯却变成傣家人的一种精神寄托,人们把钱和其他物品拴在火灯底部,让火灯把这些东西带到天上,同时把人们死后的灵魂也带到天上去。今天,傣家人又赋予放火灯新的内容,它是带着傣家美好的理想和愿望飞向天空。
傣族的服饰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青年妇女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女装用色彩鲜艳的丝绸,上衣紧身,下着筒裙,裙上织有各种图案,腰间束一条花围裙,裙长及脚面。男装简朴,上穿对襟短衣,下着长裤,束腰带,头戴包头。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3 08:41
傣族的语言文字
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西双版纳方言、德宏方言和金平方言。傣族的拼音文字源于梵文字母,各地不尽相同。1954年进行了文字改革,分傣哪文(德宏)、傣泐文(西双版纳)、傣绷文(瑞丽、耿马、澜沧等地)和金平傣文。现通行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
傣族的天文历法
傣族有自己的传统历法,傣语称“祖腊萨哈”,意即“小历”。其起源可上溯至周秦之际,现行傣历则始于明代以前。是一种阴阳合历。傣历的年是阳历年,即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傣历的月是阴历月,即以月亮的一个圆缺为周期。一年分12月,单月是30天,双月是29天。以六月为岁首,它的正月相当于夏历十月。平年是350或355天,闰年为384天。傣历始于公元638年。
傣族的医药卫生
傣医药作为一门知识,是傣族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傣族人民在和疾病的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民间药方,收集了上千种草药。其中《档哈雅》(医药书),是傣族一部重要的医学文献。
傣族的宗教信仰
傣族是一个信仰南传佛教的民族,傣语称为“布塔沙散那”。它对傣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极深刻的影响。大约在公元6—8世纪传入傣族地区。在此之前,傣族先民信仰的是多神崇拜,亦即原始宗教。由于佛教的广泛传布,傣族地区佛寺十分普遍。送子入寺为僧似乎是天经地义之事,尤其是在西双版纳地区,男孩到了8—10岁几乎都要入寺去过僧侣生活。他们在那里学经识字,一般在1~5年还俗回家。傣文的大藏经号称八万四千部,大部分刻写在贝叶上,称贝叶经。其中有些是傣族僧俗根据佛教义加以发挥和补充的著述。
傣族的文学
傣族人民有着丰富的民间文艺作品,包括叙事长诗、寓言、神话、传说、童话等。许多著名的叙事长诗,如《召树屯与嫡木诺娜》、《娥并与桑洛》、《阿銮的故事》等中外闻名。
傣族的戏剧
西双版纳境内有泰缅化的歌舞剧,腾龙沿边一带有汉化的傣族戏。歌舞剧都在较大的宗教集会中演出,例如车里宣慰街每年冬间的赕佛大会,一连三天晚上都有歌舞演出,剧情有历史故事,宗教神话,爱情传奇,而行头化装则千奇百怪,用纸扎成龙、孔雀、龟、鹤、鹿、蚌等,彩画鲜丽。化装为美女的演员,把纸扎的孔雀分前后两段缠在身上,以两手捉翼而飞。化装为青年的演员,把纸鹿缠身上做鹿舞。大龟则用一个人伏在龟腹内、手脚即龟之四足,龟颈内有一机关;能使龟头倏而伸长数尺,倏又缩回腹内,引得观众大笑。
傣族的音乐
傣族音乐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包括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4类。
傣族的舞蹈
象脚鼓舞:流传于云南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佤族和布朗族等少数民族中的民间舞。是一种男子自娱性舞蹈,因舞者身挎象脚鼓而得名。
傣族的美术
傣锦:傣族生产和使用的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纺织品。傣锦是以苎麻为原料的色织物,纹样为几何图案,用挑花方法织制。
傣族的建筑
傣族的佛寺建筑精致、堂皇。寺庙中的雕塑和壁画既有南亚艺术风格,又显现出中原文化的影响,是傣族造型艺术的精品。
傣族的娱乐
丢包:丢包不仅是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的一种传统娱乐活动,也是他们选择对象、寻觅情侣的一种方式。
泼水:傣族的浴佛节约当汉地的清明前后,又称为泼水节是一个富有青春意味的男女狂欢日。
赛龙舟:每年端阳这一天,傣族都举行龙舟竞渡,比赛时,用平时航行江中的小木船,扎以花彩,每船由青年男子多人驾驶,在江而上作速度竞赛,数百里内的男女都收拾打扮在两岸围观,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火灯:火灯傣语叫“贡菲”。泼水节的夜晚,人们可以看见傣家人把巨大的火灯放入天空。放火灯是泼水节期间的一项传统活动,传说佛教传入西双版纳时,与原始宗教争夺传教权,佛教用火灯与原始宗教放高升比赛谁升得更高。比赛结果,火灯比高升升得更高,佛教取得了胜利,火灯便流传开来。后来,放火灯却变成傣家人的一种精神寄托,人们把钱和其他物品拴在火灯底部,让火灯把这些东西带到天上,同时把人们死后的灵魂也带到天上去。今天,傣家人又赋予放火灯新的内容,它是带着傣家美好的理想和愿望飞向天空。
傣族的服饰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青年妇女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女装用色彩鲜艳的丝绸,上衣紧身,下着筒裙,裙上织有各种图案,腰间束一条花围裙,裙长及脚面。男装简朴,上穿对襟短衣,下着长裤,束腰带,头戴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