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21: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20:41
合同的法律风险贯穿于签订前、签订时及履行全程,识别和规避风险至关重要。以下是合同签订过程中的三大风险及防控措施。
风险一:主体审查不严。确保交易相对方的主体真实、合法,避免因主体问题导致合同无效。检查时需核实资质、查询官方网站,并保存查询记录。
风险二:履行能力审查不足。全面评估合同相对方的财产、业绩、经营现状,防止仅凭存续情况判断其实际履行能力。审查内容包括出资、诉讼情况、营业执照等。
风险三:代表未提供授权委托。确保谈判代表持有公司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否则可能导致代表行为无效,公司受损。加强合同授权管理和档案管理。
风险一:使用格式合同的风险。注意格式合同可能对公司不利,确保合同条款公平,保留履行和对方违约证据。
风险二:重要事项约定不明。合同中需明确质量、价格、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确保内容完备,降低纠纷风险。
风险三:签署日期缺失。确保合同中注明签署日期,避免合同成立时间不明确带来的法律问题。
风险一:未签订即履行。遵循先签后履行原则,避免在无合同约束下产生纠纷。
风险二:质量异议处理不当。及时检验标的物并通知出卖人,避免丧失瑕疵担保权。
风险三:违约证据缺失。一旦对方违约,需及时固定证据,保护自身权益。
风险四:合同范本管理不规范。建立系统化的合同范本,定期更新和完善,以减少风险和纠纷。
综上,公司需强化合同审查、规范合同履行和证据留存,以有效规避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