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00: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00:40
一、颅底肿瘤治疗的个性化选择
(一)、个性化治疗的社会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思维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以人为本,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减低医疗成本成为医生追求的目标。由以前单一手段治疗,追求手术的大、快、全切肿瘤变为多种手段、多门学科联合治疗。用微创手术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解决病人的痛苦作为治疗目的。
不片面追求肿瘤全切,而要依据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选择性给予放疗、化疗。因此,治疗方式、手术入路的选择要依据术者擅长的手术入路和技术、病人的全身状态、家庭经济状况、病人和家人的心理状态及有无特殊要求等综合考虑,个性化选择治疗方案成为当前社会医师的职责所在。
(二)、个性化治疗的物质基础
1、个体差异性
不同的种族、年龄、性别、职业,肿瘤的发病率、发病部位也不同,对治疗的耐受程度、敏感性、处理、预后均有差别。
2、肿瘤的差异性
不同的肿瘤其间有个体差异性,即肿瘤的异质性,包括基因异质性、功能异质性、解剖异质性、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异质性。基因异质性是指从肿瘤分子病理学水平阐析肿瘤的性质并且推测其预后,一些指标包括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能够揭示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功能异质性又与肿瘤的生物特性密切相关,不同的肿瘤其生物活性即不同,临床表现也相差甚远,对周围结构的破坏、侵袭或挤压方式不同,治疗处理和预后也有区别,比如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CD147、Galectin-3(gal-3)和微血管密度(MVD)的高表达有关。
解剖异质性指肿瘤常常好发于其特定的解剖部位,如脑膜瘤,好发于颅底*区硬膜内;脊索瘤好发于斜坡区;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好发于鞍区;三叉神经纤维瘤多见于半月节前的丛部和半月结构;软骨肉瘤、骨软骨瘤好发于颅底,破坏颅底向颅内外发展;海绵状血管瘤局限于一侧的鞍旁间隙等。
空间异质性指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肿瘤发病率,肿瘤的发病类型,对相同的治疗有不完全相同的反应。时间异质性指肿瘤细胞增殖周期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同一种肿瘤也不尽相同。由于肿瘤的生物原特性不同,在治疗策略的选择上也要重视。
二、颅底肿瘤治疗的合理化选择
颅底肿瘤治疗方式要依据病情、全身状况、家庭要求等综合因素合理选择,有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中药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不是确诊肿瘤后即需立即手术治疗,也不是不考虑副作用直接给予放疗和化疗,更不是担心积极治疗会带来新的并发症或副作用,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为片面地追求安全放弃了治疗。
以垂体腺瘤为例,泌乳素腺瘤不论大腺瘤还是巨大腺瘤,首选溴隐亭治疗,通过一段时间治疗,不仅能使肿瘤体积缩小,还使PRL水平明显下降。当PRL水平保持正常至少两年,肿瘤体积能缩小超过50%,然而停止治疗后可导致肿瘤体积的增大和高泌乳素血症的复发,因此对泌乳素腺瘤患者药物治疗时,如药物减量或停用后必须进行严密随访。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因其所在解剖位置的复杂性,它与中脑以及重要大血管如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大脑大静脉相毗邻,开颅手术的风险较大,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而且容易蛛网膜下腔播散,但对放射治疗敏感,因此在定向放疗同时,需配合全脑放疗和化疗。
对于直径小于3cm听神经瘤,首选显微手术治疗,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及术后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肿瘤全切率高达98%,并且术后面神经、三叉神经、耳蜗神经的保留率显著提高。Samii曾报道1000例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肿瘤全切率为98%,蜗神经解剖保留率为68%,功能保留率为39%。
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3%,功能保留率为73%。Pollock报道了87例单侧听神经瘤的治疗效果,将病人分为手术组和伽玛刀组,其中40例行显微手术治疗,47例接受了伽玛刀治疗,经比较发现,治疗后延迟面神经障碍发生率在手术组和伽玛刀组分别为52%和23%。
由此而见,尽管显微外科手术依然是听神经瘤治疗的首选方法,但由于伽玛刀治疗在听神经、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功能保存方面显示的效果,而且长期随访显示了比较高的肿瘤生长控制率,因此伽玛刀不失为治疗小型听神经瘤的另一有效手段。因此对于颅底肿瘤的治疗要进行个体化设计,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大小、部位、生长方式、血液供应情况、影像学特征及家属和本人要求等,选择一种最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