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21: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03:36
1933年春,作家郁达夫受*当局的**,举家迁移杭州。他举债购进了杭州官场弄63号南侧一块空地,建起“风雨茅芦”,并由著名学者马君武题匾。郁达夫在杭州并未过“隐居”生活,他担任《东南揽胜》编委,任杭州作家协会理事,还经常在《东南日报》副刊发表杂文,揭露当时的社会黑暗。
据郁达夫自述,“风雨茅庐”内收藏的中国书籍约有八、九千册以上,其中,宋、元、明和清末的类书,以及清初的*(专为研究明清之际的小说而搜集的),都是他心爱的精本;线装类书中,上至《太平御览》、《太平广记》,下至《李氏五种》等,都是极为难得的珍本。明清之际的刻本小说,珍、善本更多,如有一本名为《生绡剪》的小说,其内容多以浙江一带为背景,因牵涉到一些豪门巨室,当时即遭毁版,所以十分珍罕。而收藏的英、德、法、日文书,则达两万余册。英文书籍中,自乔叟至19世纪以后的有关文学类的初版著作,收藏了十之*;德文书籍中,歌德以前的情歌作者的作品,也都搜齐;国外的罗曼·罗兰、纪德等人的全集,也都拥有;*文学的新旧德译本,自19世纪以来的基本齐全。
对于一个嗜书如命的读书人而言,如果能够像这般坐拥万千书城,终日嗅着浓郁的书香,不啻是人生的一大快事。然而,令人殊感痛惜的是,郁达夫藏于“风雨茅庐”中的卷帙浩繁的中外书籍,他在生前竟然没来得及为它们留下书目。而更为可悲的是,不久抗日战争爆发,这些书籍竟然全部散尽,毁于兵燹。当时,有一种说法是,郁达夫的藏书是被他在日本的同学、日寇侵入杭州的统帅矶谷廉介悉数席卷而去的。“风雨茅庐”遭此横劫,在历史的风雨中愈益岌岌可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