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22:3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4:08
三国时代,曹操占据了天时之利,先后打败了袁绍、吕布等割据在中原的军阀势力,最后一举平定了中原。曹操此举,也让北方百姓提早过上了一种安居乐业的生活。曹操之所以能在前期就占据如此巨大的优势,究其原因来看,恐怕还是要归功于其帐下网罗了一批当世之人才。说到这,便不得不提到曹操的知人善用了。
历史上的曹操,虽然没有小说中那样多疑。但是在任用亲信这一方面上,他也理所当然的会有所偏向。而从曹操行事来看,他最器重的将领,一类是早期便投入其麾下的心腹将领,如许褚、典韦等人,而另一类,则是曹操自己的宗室兄弟了,即诸夏侯曹。但令人有些疑惑的是:曹营之中有一员降将,他曾几度易主,可此人在投降曹操以后,他却被受曹操信任,甚至成为了曹魏集团外姓第一人。
其次,张辽以曹操利益为主,且公私分明。事实证明了一点:当张辽无路可去之时,他只能对曹操这个唯一的主公,抱有百分之百的忠心。在《三国志·张辽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张辽和夏侯渊围困叛将昌豨之时,因军中缺粮,夏侯渊生出退兵之意。而张辽却及时制止了他,最后孤身一人前往城中说降了昌豨:“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欢喜,随诣太祖。太祖遣豨还,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由此可见,张辽在这次行动中的搏命行为,也让他证明了自己对曹操的忠心不二。而在关羽投降过曹操之后,张辽对他的态度,也说明了他的公私分明。《三国志·关羽传》注引《傅子》曰:“辽欲白太祖,恐太祖杀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叹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遂白之。”可以看到,关羽在投降曹操以后,曾明确对好友张辽说过自己不会长留曹营的打算。对此,张辽尽管感到很为难,但是他公私分明,还是将关羽的这个想法上如实报给了曹操。可以理解,这样一位不会因私废公的张辽,哪怕他是降将出身,曹操也自然会对他信赖有加。
最后,张辽忠心为主,有大局观。而最能体现张辽这个优点的一战,便是张辽威震逍遥津一役了。据《三国志·张辽传》记载:“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屯合肥…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七千对十万,在这样的一种劣势之下,恐怕曹操也没有更好的御敌之策了。
但是张辽却临危不乱,他虽然和乐进、李典等人不和,但是开战之前他却主动放下脸面,希望三人能同心协力,共同击退孙权。不仅如此,张辽还主动要求带领敢死队出去冲杀:“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此战过后,张辽不仅在东吴有了“能止夜啼小儿哭声”的威名,而且还让曹操对他更为器重了:“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自此之后,张辽也隐隐成为了曹魏集团中的外姓第一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4:09
因为张辽和曹操的手下好多人都不能和睦相处,所以曹操完全不用担心张辽谋反,其次重用张辽可以给别人展示自己有很大的胸襟,吸引更多谋士。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4:09
张辽能够得到曹操的信任,是因为曹操想通过重用张辽来向外界展示他求贤若渴的心情。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4:10
因为他的忠义,也正是他的忠义才救了他一命,当时他和吕布一起被曹操活捉,但是他活了下来,但是吕布却被杀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4:10
因为张辽在吕布军中不受重用,是一个被埋没的人才,这样的人如果对其施加恩德,会死心塌地跟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