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17: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30 17:22
铁壶这个自唐朝就伴随茶道而来到日本的茶器,经过演变逐渐定型成现在的器型而被命名为铁瓶等也就是这300来年的历史,在明治时期借助于对外出口(西方就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为主人口)成为贸易的货品,部分精品甚至成为馆藏,其类别粗粗分来就是2类:南部铁壶,京都铁壶(也叫关西铁壶)。
简单区分:
京都铁壶注重装饰、工艺,可谓官窑;
南部铁器注重实用、简朴,可谓民窑。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南部铁壶简史
细腻的纹样和厚重的着色是南部铁器的特征,和陆奥(地名)的小京都盛冈的历史一样悠久,是盛冈引以为傲的传统工艺品。他的古老历史要追述到400年前,由于历代南部藩主的极力保护,南部铁器才能发展至今。
南部铁器的南部两字约来自400年前,南部信直(战国时的武将)修筑了盛冈城,作为藩主的他,开始拥有了这片土地。盛冈盛产砂铁、岩铁等优质的铁资源,以及川砂、粘土、漆、碳等原材料,这对铸物业来说,有这些先天优势条件是再好不过的了。南部信直请来了铸物师铃木缝,和釜师小泉五郎七、有坂、藤田等人。从此,盛冈开始了铁器的制造。
南部历代藩主对产业和文化一直十分关心。8代藩主利雄公特别喜欢茶道,不仅是他身边的人,就连城里的武士、商人都受其影响,爱上了茶道。御用釜师制作的汤釜(煮水用的铁锅),被幕府和各藩主作为送礼佳品,使得南部铁器名声大噪。
茶道的盛行在藩内形成了各种流派。8代藩主利雄公统一了藩内的茶道,并且拜师在第三代御釜师小泉仁左卫门的门下,尝试自己制作茶具。
当时的上层社会,视茶道为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官员之间的交往都是在喝茶的同时建立的。此时,流行一种新的煎茶法,小泉仁左卫门尝试改变现有的喝茶用具,思考着用铁瓶代替汤釜泡茶。于是,在汤釜上镶嵌一个壶嘴,添加一个壶把。改良后的铁瓶比汤釜使用起来更方便,很快就被广泛传播。此后南部铁瓶的发展,基本上没有脱离这个雏型。
明治41年,大正天皇还是皇太子时,到东北地方巡查,参观当地各县的特产。岩手县南部藩主御釜师(第八代仁左卫门)制作的铁瓶和汤釜,也成为行程之一。如此一来,东京为首的全国各大报纸刊登了这一事件,使得南部铁瓶和汤釜的知名度上升、人气大涨。与陶土烧制而成的土瓶相比,更显其坚固耐用的特性,因此广受当时民众的喜爱。
虽然南部铁器,已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品牌。但好景不常,后来因为战争的关系,制造武器所需的相关资源,铁、铜等金属,都受到了严格控制。与此同时,政府征召了大批铸物师、釜师等从事武器的生产。好在政府为了保留制作铁器的技术,留下少部分人,从事汤釜、铁瓶等铁器的制造。
战后,当时民间流行使用轻金属(铝)所制成的产品。因为这些轻金属制品使用上更为轻便,而且价格也比铁制品更低廉。这些物品迅速地攻占了日本市场,民众对铁器的需求大减。原本从事铁制品制造的店家,纷纷关门大吉。南部铁器,虽说是全国知名品牌,但也难逃即将没落的宿命。
政府为了挽救逐渐消逝的日本传统工艺,于昭和50年(1975年),制订了《传统工艺产业振兴法》,南部铁器被国家指定授予传统工艺品的称号。在政府的扶持下,南部铁器开始复苏起来。
现在,南部铁器被出口到了许多国家,它优良的品质受到了众多茶友的青睐,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在世界各地都涌现出了一批南部铁瓶的爱好者或收藏者。
南部铁壶制作工艺简述
铁瓶的制作过程约有68道工序,从最初设计到成品完成一般耗时将近2个月。一个精致的铁壶,需要做壶体的手工匠和做壶把的手工匠,两个人的精湛技艺共同来完成。
一.画图和制模
首先,描画出铁壶的样稿。
然后,根据图纸推算出壶的断面图,根据横截面来打造铸型所需的木模。模具由铁板制成。因为过去使用木头制模,因而木模这词沿用至今。
二.外模的铸造
手拿木模来回旋转,每转一圈的同时加入调制好的粘土,如此重复数十次,直至匠师觉得满意为止。壶的模具雏型大致打造完成。外模雏型为壶底朝上,壶口朝下。
三.押纹路
趁模具未干透之际,进行押纹路。用专门的笔在模具内部勾画出壶壁的纹路。除了南部铁瓶有名的小方格型外,还有几何状、花卉和风景等图案。
四.中子铸模
把细砂,良土和粘土溶合,用布压成实心的中子形状。再把中子放入先前打好的模具中。盖上外模盖子。
五.烧制
把**的铁水(约800-1000度)从外模盖子上的小孔中注入,等待2小时左右。把铁水倒出,剥开外模,取出壶。此时的壶已经有了完整的壶体。再把壶放入高3米的古碳炉,里面的燃料有石炭、生铁、碎铁和石灰石。炉里的温度高达1300度。
六.完工
成型后的铁壶用800-1000度的碳火烧烤,让壶形成一层磁化酸化的表膜。这样处理可以防止壶体生锈。此技法从南部铁器开始沿用至今。壶的外侧由于火的直接接触会产生斑点,还需用金属刷磨去。
七.打磨与着色
完成后的铁壶放在碳火上用200度的温度加热,在壶表面刷上混有醋酸的漆和茶汁。必须要一边加热一边用毛刷涂抹,利用高温使得漆牢牢附着在壶的表面。
八.壶把的制作
这是最后一道工序。壶把由专门的匠人制作。把铁板打制成圆的铁棒形状,这种技法是非常难的,会的匠人寥寥无几。成型后上漆,和壶衔接。一个完整的铁壶就能正式出品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30 17:20
铁壶这个自唐朝就伴随茶道而来到日本的茶器,经过演变逐渐定型成现在的器型而被命名为铁瓶等也就是这300来年的历史,在明治时期借助于对外出口(西方就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为主人口)成为贸易的货品,部分精品甚至成为馆藏,其类别粗粗分来就是2类:南部铁壶,京都铁壶(也叫关西铁壶)。
简单区分:
京都铁壶注重装饰、工艺,可谓官窑;
南部铁器注重实用、简朴,可谓民窑。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南部铁壶简史
细腻的纹样和厚重的着色是南部铁器的特征,和陆奥(地名)的小京都盛冈的历史一样悠久,是盛冈引以为傲的传统工艺品。他的古老历史要追述到400年前,由于历代南部藩主的极力保护,南部铁器才能发展至今。
南部铁器的南部两字约来自400年前,南部信直(战国时的武将)修筑了盛冈城,作为藩主的他,开始拥有了这片土地。盛冈盛产砂铁、岩铁等优质的铁资源,以及川砂、粘土、漆、碳等原材料,这对铸物业来说,有这些先天优势条件是再好不过的了。南部信直请来了铸物师铃木缝,和釜师小泉五郎七、有坂、藤田等人。从此,盛冈开始了铁器的制造。
南部历代藩主对产业和文化一直十分关心。8代藩主利雄公特别喜欢茶道,不仅是他身边的人,就连城里的武士、商人都受其影响,爱上了茶道。御用釜师制作的汤釜(煮水用的铁锅),被幕府和各藩主作为送礼佳品,使得南部铁器名声大噪。
茶道的盛行在藩内形成了各种流派。8代藩主利雄公统一了藩内的茶道,并且拜师在第三代御釜师小泉仁左卫门的门下,尝试自己制作茶具。
当时的上层社会,视茶道为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官员之间的交往都是在喝茶的同时建立的。此时,流行一种新的煎茶法,小泉仁左卫门尝试改变现有的喝茶用具,思考着用铁瓶代替汤釜泡茶。于是,在汤釜上镶嵌一个壶嘴,添加一个壶把。改良后的铁瓶比汤釜使用起来更方便,很快就被广泛传播。此后南部铁瓶的发展,基本上没有脱离这个雏型。
明治41年,大正天皇还是皇太子时,到东北地方巡查,参观当地各县的特产。岩手县南部藩主御釜师(第八代仁左卫门)制作的铁瓶和汤釜,也成为行程之一。如此一来,东京为首的全国各大报纸刊登了这一事件,使得南部铁瓶和汤釜的知名度上升、人气大涨。与陶土烧制而成的土瓶相比,更显其坚固耐用的特性,因此广受当时民众的喜爱。
虽然南部铁器,已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品牌。但好景不常,后来因为战争的关系,制造武器所需的相关资源,铁、铜等金属,都受到了严格控制。与此同时,政府征召了大批铸物师、釜师等从事武器的生产。好在政府为了保留制作铁器的技术,留下少部分人,从事汤釜、铁瓶等铁器的制造。
战后,当时民间流行使用轻金属(铝)所制成的产品。因为这些轻金属制品使用上更为轻便,而且价格也比铁制品更低廉。这些物品迅速地攻占了日本市场,民众对铁器的需求大减。原本从事铁制品制造的店家,纷纷关门大吉。南部铁器,虽说是全国知名品牌,但也难逃即将没落的宿命。
政府为了挽救逐渐消逝的日本传统工艺,于昭和50年(1975年),制订了《传统工艺产业振兴法》,南部铁器被国家指定授予传统工艺品的称号。在政府的扶持下,南部铁器开始复苏起来。
现在,南部铁器被出口到了许多国家,它优良的品质受到了众多茶友的青睐,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在世界各地都涌现出了一批南部铁瓶的爱好者或收藏者。
南部铁壶制作工艺简述
铁瓶的制作过程约有68道工序,从最初设计到成品完成一般耗时将近2个月。一个精致的铁壶,需要做壶体的手工匠和做壶把的手工匠,两个人的精湛技艺共同来完成。
一.画图和制模
首先,描画出铁壶的样稿。
然后,根据图纸推算出壶的断面图,根据横截面来打造铸型所需的木模。模具由铁板制成。因为过去使用木头制模,因而木模这词沿用至今。
二.外模的铸造
手拿木模来回旋转,每转一圈的同时加入调制好的粘土,如此重复数十次,直至匠师觉得满意为止。壶的模具雏型大致打造完成。外模雏型为壶底朝上,壶口朝下。
三.押纹路
趁模具未干透之际,进行押纹路。用专门的笔在模具内部勾画出壶壁的纹路。除了南部铁瓶有名的小方格型外,还有几何状、花卉和风景等图案。
四.中子铸模
把细砂,良土和粘土溶合,用布压成实心的中子形状。再把中子放入先前打好的模具中。盖上外模盖子。
五.烧制
把**的铁水(约800-1000度)从外模盖子上的小孔中注入,等待2小时左右。把铁水倒出,剥开外模,取出壶。此时的壶已经有了完整的壶体。再把壶放入高3米的古碳炉,里面的燃料有石炭、生铁、碎铁和石灰石。炉里的温度高达1300度。
六.完工
成型后的铁壶用800-1000度的碳火烧烤,让壶形成一层磁化酸化的表膜。这样处理可以防止壶体生锈。此技法从南部铁器开始沿用至今。壶的外侧由于火的直接接触会产生斑点,还需用金属刷磨去。
七.打磨与着色
完成后的铁壶放在碳火上用200度的温度加热,在壶表面刷上混有醋酸的漆和茶汁。必须要一边加热一边用毛刷涂抹,利用高温使得漆牢牢附着在壶的表面。
八.壶把的制作
这是最后一道工序。壶把由专门的匠人制作。把铁板打制成圆的铁棒形状,这种技法是非常难的,会的匠人寥寥无几。成型后上漆,和壶衔接。一个完整的铁壶就能正式出品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30 17:19
铁壶这个自唐朝就伴随茶道而来到日本的茶器,经过演变逐渐定型成现在的器型而被命名为铁瓶等也就是这300来年的历史,在明治时期借助于对外出口(西方就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为主人口)成为贸易的货品,部分精品甚至成为馆藏,其类别粗粗分来就是2类:南部铁壶,京都铁壶(也叫关西铁壶)。
简单区分:
京都铁壶注重装饰、工艺,可谓官窑;
南部铁器注重实用、简朴,可谓民窑。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南部铁壶简史
细腻的纹样和厚重的着色是南部铁器的特征,和陆奥(地名)的小京都盛冈的历史一样悠久,是盛冈引以为傲的传统工艺品。他的古老历史要追述到400年前,由于历代南部藩主的极力保护,南部铁器才能发展至今。
南部铁器的南部两字约来自400年前,南部信直(战国时的武将)修筑了盛冈城,作为藩主的他,开始拥有了这片土地。盛冈盛产砂铁、岩铁等优质的铁资源,以及川砂、粘土、漆、碳等原材料,这对铸物业来说,有这些先天优势条件是再好不过的了。南部信直请来了铸物师铃木缝,和釜师小泉五郎七、有坂、藤田等人。从此,盛冈开始了铁器的制造。
南部历代藩主对产业和文化一直十分关心。8代藩主利雄公特别喜欢茶道,不仅是他身边的人,就连城里的武士、商人都受其影响,爱上了茶道。御用釜师制作的汤釜(煮水用的铁锅),被幕府和各藩主作为送礼佳品,使得南部铁器名声大噪。
茶道的盛行在藩内形成了各种流派。8代藩主利雄公统一了藩内的茶道,并且拜师在第三代御釜师小泉仁左卫门的门下,尝试自己制作茶具。
当时的上层社会,视茶道为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官员之间的交往都是在喝茶的同时建立的。此时,流行一种新的煎茶法,小泉仁左卫门尝试改变现有的喝茶用具,思考着用铁瓶代替汤釜泡茶。于是,在汤釜上镶嵌一个壶嘴,添加一个壶把。改良后的铁瓶比汤釜使用起来更方便,很快就被广泛传播。此后南部铁瓶的发展,基本上没有脱离这个雏型。
明治41年,大正天皇还是皇太子时,到东北地方巡查,参观当地各县的特产。岩手县南部藩主御釜师(第八代仁左卫门)制作的铁瓶和汤釜,也成为行程之一。如此一来,东京为首的全国各大报纸刊登了这一事件,使得南部铁瓶和汤釜的知名度上升、人气大涨。与陶土烧制而成的土瓶相比,更显其坚固耐用的特性,因此广受当时民众的喜爱。
虽然南部铁器,已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品牌。但好景不常,后来因为战争的关系,制造武器所需的相关资源,铁、铜等金属,都受到了严格控制。与此同时,政府征召了大批铸物师、釜师等从事武器的生产。好在政府为了保留制作铁器的技术,留下少部分人,从事汤釜、铁瓶等铁器的制造。
战后,当时民间流行使用轻金属(铝)所制成的产品。因为这些轻金属制品使用上更为轻便,而且价格也比铁制品更低廉。这些物品迅速地攻占了日本市场,民众对铁器的需求大减。原本从事铁制品制造的店家,纷纷关门大吉。南部铁器,虽说是全国知名品牌,但也难逃即将没落的宿命。
政府为了挽救逐渐消逝的日本传统工艺,于昭和50年(1975年),制订了《传统工艺产业振兴法》,南部铁器被国家指定授予传统工艺品的称号。在政府的扶持下,南部铁器开始复苏起来。
现在,南部铁器被出口到了许多国家,它优良的品质受到了众多茶友的青睐,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在世界各地都涌现出了一批南部铁瓶的爱好者或收藏者。
南部铁壶制作工艺简述
铁瓶的制作过程约有68道工序,从最初设计到成品完成一般耗时将近2个月。一个精致的铁壶,需要做壶体的手工匠和做壶把的手工匠,两个人的精湛技艺共同来完成。
一.画图和制模
首先,描画出铁壶的样稿。
然后,根据图纸推算出壶的断面图,根据横截面来打造铸型所需的木模。模具由铁板制成。因为过去使用木头制模,因而木模这词沿用至今。
二.外模的铸造
手拿木模来回旋转,每转一圈的同时加入调制好的粘土,如此重复数十次,直至匠师觉得满意为止。壶的模具雏型大致打造完成。外模雏型为壶底朝上,壶口朝下。
三.押纹路
趁模具未干透之际,进行押纹路。用专门的笔在模具内部勾画出壶壁的纹路。除了南部铁瓶有名的小方格型外,还有几何状、花卉和风景等图案。
四.中子铸模
把细砂,良土和粘土溶合,用布压成实心的中子形状。再把中子放入先前打好的模具中。盖上外模盖子。
五.烧制
把**的铁水(约800-1000度)从外模盖子上的小孔中注入,等待2小时左右。把铁水倒出,剥开外模,取出壶。此时的壶已经有了完整的壶体。再把壶放入高3米的古碳炉,里面的燃料有石炭、生铁、碎铁和石灰石。炉里的温度高达1300度。
六.完工
成型后的铁壶用800-1000度的碳火烧烤,让壶形成一层磁化酸化的表膜。这样处理可以防止壶体生锈。此技法从南部铁器开始沿用至今。壶的外侧由于火的直接接触会产生斑点,还需用金属刷磨去。
七.打磨与着色
完成后的铁壶放在碳火上用200度的温度加热,在壶表面刷上混有醋酸的漆和茶汁。必须要一边加热一边用毛刷涂抹,利用高温使得漆牢牢附着在壶的表面。
八.壶把的制作
这是最后一道工序。壶把由专门的匠人制作。把铁板打制成圆的铁棒形状,这种技法是非常难的,会的匠人寥寥无几。成型后上漆,和壶衔接。一个完整的铁壶就能正式出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