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15:4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6 04:48
“蛞蝓”就是鼻涕虫。
蛞蝓 [kuò yú](学名 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为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动物的统称。中国南方某些地区称蜒蚰(不是蚰蜒),俗称鼻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与部分蜗牛组成有肺目。雌雄同体,外表看起来像没壳的蜗牛,体表湿润有黏液,民间流传在其身上撒盐使其脱水而死的捕杀方法的确有用。
本草纲目-蛞蝓
「释名」陵蠡(音螺。《本经》)、附蜗 蜒蚰螺(详下文)。
「集解」《别录》曰∶蛞蝓生太山池泽及阴地沙石垣下。八月取之。
弘景曰∶蛞蝓无壳,不应有蜗名。附蜗,即蜗牛也。岂以其头形似蜗牛,故亦名蜗欤 保升曰∶蛞蝓即蜗牛也,而《别录》复有蜗牛一条。虽数字不同,而主疗无别,是后人 误出。正如草部有鸡肠,而复出繁缕也。按∶《尔雅》云∶ 蠃, 蝓。郭注云∶蜗牛也。
《玉篇》亦云∶ 蝓, 行则角出,惊之则缩,首尾俱能藏入壳中。苏恭以蛞蝓为无壳蜗牛,非矣。今《本经》一名 陵蠡,《别录》又有土蜗之名,蜗蠡皆螺壳之属,不应无壳也。今下湿处有一种虫,大于蜗 牛,无壳而有角者,云是蜗牛之老者也。
宗 曰∶蛞蝓、蜗牛,二物也。蛞蝓二角,身肉止一段。蜗牛四角,背上别有肉,以负 壳行。若为一物,《经》中焉得分为二条?《蜀本》又谓蛞蝓为蜗牛之老者,甚无谓也。
时珍曰∶按∶《尔雅》无蛞蝓,止云∶ 蠃, 蝓。
止云蛞蝓,一名附蜗。据此,则 蝓是 蠃,蛞蝓是附蜗。盖一类二种,如蛤 主治功用相似,而皆制蜈、蝎。名谓称呼相通,而俱曰蜗与蜒蚰螺也。或以为一物,或以为 二物者,皆失深考。惟许慎《说文》云∶ 蠃背负壳者曰蜗牛,无壳者曰蛞蝓。一言决矣。
「正误」弘景曰∶蛞蝓入三十六禽限,又是四种角虫之类,营室星之精。方家无复用者。
恭曰∶陶说误矣。三十六禽亥上有壁水 ,乃豪猪,毛如 簪。《山海经》云∶ ,彘 身人面,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贼风 僻,轶筋及脱肛,惊痫挛缩(《本经》。 ,苦乖切,口戾也。轶音跌, 车转也)。蜈蚣、蝎毒(《衍义》。
「发明」宗 曰∶蜈蚣畏蛞蝓,不敢过所行之路,触其身即死,故人取以治蜈蚣毒。
时珍曰∶按∶蔡绦铁《围山丛谈》云∶峤南地多蜈蚣,大者二、三尺,螫人觅死不得 惟见托胎虫则局促不行。虫乃登其首,陷其脑而死。故人以此虫生捣涂蜈蚣 也。又《大全良方》云∶痔热肿痛者,用大蛞蝓一个研泥,入龙脑一字,燕脂坯子半钱,同 敷之。先以石 蜗牛同功。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6 04:46
对于网络爱好者来说,蛞蝓这个词可能并不陌生,它其实是一种巧妙的谐音表达。
首先,我们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在网络文化中,蛞蝓被亲切地解读为“扩愉”的简称,这个名字的由来源于对“扩展社交圈,享受愉快时光”的巧妙诠释。如果你刚接触二次元世界,可能会觉得这个词汇有些新鲜,但其实它是为了表达一种轻松的社交氛围,鼓励大家积极结交新朋友,享受交流的乐趣。
同时,蛞蝓在某些特定圈子中还有另一种解读,那就是“劳斯”的谐音。在绘画爱好者的圈子中,它可能更常被用来指代“老师”,表示对专业技能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渴望。这种用法体现了网络语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能够根据不同情境传达出不同的情感色彩。
总的来说,蛞蝓在网络语境中扮演着一种轻松、友好的角色,无论是扩展社交还是表达对导师的敬意,它都是一种独特且富有创意的表达方式。所以,当你在聊天或论坛中看到这个词语时,不妨理解为一种鼓励交流和尊重的信号。
无论是对于新手还是资深网民,理解这些网络用语的深层含义,都能让你更好地融入网络社区,享受更丰富的交流体验。当然,随着网络语言的不断演变,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也会不断涌现,但这正是网络文化魅力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