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15: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20:06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韦庄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时节·习俗
望穿秋水,终于把今年的第一个小长假盼来了,早就按捺不住心中的躁动,迫不及待要出去一除漫长冬季积累下的阴霾,扫墓、踏青、赏花享受春姑娘的抚摸,投进大自然的怀抱。
1、清明祭祀与感恩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清明是祭祀先祖,追思故人的传统节日。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春风重拂地,佳节倍思亲。清明节扫墓是对祖先的祭拜和对先烈的缅怀,这种祭奠是为了感恩他们的赐予和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和知恩图报、不忘本源的道德意识。“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日各纷然”。诗中表现一群群男女老少带着一脸虔诚祭祖扫墓的情景。一年中只有在清明时节里,生者与云游天国的亲朋故友无所顾忌地“交谈”,诉说人间的恩恩怨怨和世态炎凉。满怀着慎终追远的感伤,追忆曾经与我们朝夕相处如今却天人永隔的亲友故交。
2、踏青与春游
清明是反思人生,表达感慨的民俗节日。每年清明时节,不仅是上坟祭扫,祭奠祖灵,也是人们沐浴大好春光的风和日丽和恋人尽情享受春天温暖的浪漫时节。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即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
清明风至,万物生长至此,皆清净明洁、清明,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子时睡眠,让身体清明
子时,即“晚上23点到凌晨一点”,“一阳生”。这段时间足少阳胆经当令,此时是胆汁代谢最旺盛的时候,中医上讲“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人在子时前入眠,能够帮助胆经经气生发,从而促进胆汁的代谢。但凡在11点之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故有句话说得好:“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肝,风木之脏,应春、主条达而恶抑郁、不怒
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要做到心胸开阔,身心和谐。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也使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
饮食指导
不宜多食“发”的食物,(过敏体质,肾脏病患者尽量不吃春笋、香椿头、海虾、小公鸡、鲤鱼、羊肉、猪头肉等发物),饮食以清淡为主;形体肥胖者需减少甜食,限制热量大的食物摄入,多食瓜果蔬菜。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多食蔬菜、水果、燕麦、坚果等。这节气肝脏处于旺盛状态,宜多食养肝柔肝和养肺清肺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