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乳腺微创旋切手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05:5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08:58
随着乳腺检查技术的提高,乳腺结节、乳腺肿块、乳腺囊肿、乳腺占位灶等等发现的越来越多,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能全用“现在的女性更容易生乳房疾病了”来解释,还可能是现在的超声机器太灵敏了,过去发现不了的疾病现在也能发现了。这是好事――可以在疾病比较早期就解决掉。可是,这种情况也对传统的手术方式提出了挑战。
发现了病灶就要处理,思路一般是这样的:首先,是不是所有的病灶都需要切除;其次,对于那些不能触及(手摸不到)的肿块怎么切?再次,多发的乳房肿块怎么切?
并不是所有的超声发现的乳腺结节都需要切除。下面这些病灶一般需要手术治疗:①实质性的肿块(超声提示“低回声”);②囊、实性混合性的病变(超声提示“无回声病灶内见低回声”);③病灶内或周围见不规则血流信号;④超声提示的BI-RADS 3类以上的其它病变。
有些病灶并不需要立即手术,比如①囊性病灶(超声提示“无回声”); ②个别扩张的乳腺导管(超声提示“条索状无回声病灶”)。 ③脂肪瘤样病灶。④增生样结节,它们在超声下经常表现为“豹纹样”,每个花纹就像一个低回声病灶,没有经验的医生会被迷惑。这里特别要提到,很多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上会提示既有小囊肿,又有小的实质性结节,而且都不算大,5mm左右,怎么办?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着急手术,可以观察一段时间,因为有些小的囊肿囊液比较清亮、稀薄,就像水一样,它们在超声下就是“无回声病灶”;而有些小的囊肿囊液比较混浊、稠厚,就像酸奶一样,它们在超声下可能就是“低回声病灶”,很多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和随访观察囊液逐渐吸收,变成了“无回声病灶”,就不必再考虑手术了。
在微创旋切技术没有出现以前,对于那些摸不到的肿块,手术前医生会用超声波进行病灶定位,然后用记号笔在皮肤上划圈做标记。手术的时候,由标记处切进去,将这个地方的组织大块切除。问题是,这些病灶根本摸不到,注*局麻药之后,就更加摸不清楚了。为了切除干净就不得不多切除一些,以免遗漏。所以这样一来,会“殃及无辜”,创伤也就大了。对于多发性肿块的患者,如果病灶比较集中还好,如果病灶比较分散,造成的创伤和皮肤上的瘢痕真的是让人非常难以接受。
上世纪90年代,微创旋切技术作为活检系统出现了。什么叫“活检”?就是活体组织检查,说通俗一点就是:在病人身上可能有病的地方切出一点组织做化验,看看性质再做下一步处理。看到它的定义就可以知道,这个操作其实并不要求将病灶切干净,只要切出一部分就完成任务了。但是随着操作技术的提高,微创旋切已经完全可以把那些大小合适的病灶完全切除干净了。换句话说,微创旋切目前不仅是活检系统,也是治疗系统。因为整个手术过程中,都是在超声观察引导下进行的,所以,微创旋切有传统手术不具备的优点:切口小、取材准,创伤少,美观好。
但是,很多患者错误地认为微创旋切”切不干净”,甚至有些所谓的乳腺专科医生也有这个错误想法,还有意无意的将“复发”和“再发”的概念搞混淆,引导患者“开大口子切小肿块”。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什么是“复发”?复发可以理解为手术没有切除干净,术后过了一段时间原来的部位又长了出来。这个就是手术技能不过关造成的。什么是“再发”,再发可以理解为手术区域以外的部位长出来的新肿块,这个和手术方式、技能没有关系,而是和患者自身的体质有关系。如果想通过某种手术方式杜绝“复发”有可能,想杜绝“再发”不可能。所以说,如果肿块“再发”了,不要怪罪到微创旋切的头上啊!即使大块切除也会“再发”的,除非将所有腺体组织切光,可谁会这样做呢?
微创旋切手术虽然是个好技术,却也不是每个病人都适用。下面这样的病人就不适合或者不太适合微创旋切手术。①肿块位于乳头后方。因为手术可能会切断大乳管,影响哺乳功能,这种位置的肿块还是采用乳晕切口的传统术式更好,伤口也是很美观的。
② 超声发现病灶旁边有大血管穿过,因为旋切可能导致明显出血使手术不能完成或使复发机会增加。③肿块比较大。如果肿块的最长径线超过2cm,因为微创旋切刀的刀槽长2cm,比这个长的肿块就会剩下一些。当然,医生可以选择和最长径线垂直的方向放置旋切刀,这样也可以切除干净。但如果肿块的每一个径线都超过2cm,您还是选择传统手术方式比较好。④术前高度怀疑恶性肿瘤,患者要求传统手术并立即获得病理结果。⑤乳头溢液的患者,因为要切除整根病变导管及其腺体组织,不能选择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