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07: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7 21:43
在追求中国烟草博物馆建设的旅程中,文物搜集团队从最初的两名搜集人员发展到后来的十几名文献工作人员,老专家和离休人员的加入,形成了联络员制度,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文物文献搜集网络。这场“史海钩沉”活动,揭示了烟草事业背后众多热心人物的故事,尽管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离开了我们。
陈瑞泰先生,烟草领域的先驱,积攒了无数烟草文件。他的藏品现在存放于山东大学奖励的一处大房子中。这处房子久无人居住,满是蛛网和尘灰。为了抢救这批文献资料,文物组在青岛找到了陈瑞泰先生的儿子陈清生,向他解释了博物馆的建设需求,尤其是他父亲的遗物中可能包含宝贵的历史资料。在炎炎夏日,陈清生与文物搜集组成员一同前往济南。他们没有空调,只能坐在铺着报纸的地面上,汗流浃背地清理了两天,最终将那堆厚厚的资料整理完毕。在这堆资料中,他们发现了周恩来总理和陈毅接见烟草专家的珍贵照片,以及大部分书籍期刊都捐赠给了博物馆,甚至包括陈老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记录的日记。
高建中,*时期广告画的收藏爱好者,他的画作全部存放于一张高大厚实的大床下面,保存得非常完好。这些画作是他从全国各地收集而来,以几十元、几百元的价格购买。后来,博物馆以8万元的价格全部收购了这批作品。
四川卷烟厂是一个已经破产关闭的小厂,本有机会将厂内的文物变卖以缓解资金压力。然而,在四川省局的倡导下,他们将一批藏品无偿捐赠给了博物馆。中国烟草学会理事长潘必兴对此表示非常感动,认为在面临破产、人员分流和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还能为博物馆建设贡献力量,这实属不易。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烟草分公司史志办在编撰《大兴安岭烟草志》时,发现了珍贵的涉烟历史文献。黑龙江省局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副总经理魏湘泽指示全力收集黑龙江烟草的历史资料和文化资源。黑龙江省烟草学会随后成立专门征集小组,深入大兴安岭、齐齐哈尔、呼玛和三江平原,历经3个月,行程数千公里,最终找到了100多件极其珍贵的历史文件。这些文件证明了黑龙江省在*初年就有烟草专卖制度,并且揭示了*时期烟酒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历史变革,为研究上个世纪初我国烟草专卖、管理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千里搜寻,寻根溯源,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收藏,也加深了行业对过去发展历程的认识。长沙卷烟厂厂长卢平亲自指挥文物征集工作,走访退休老职工,查阅大量档案资料。她感慨万千,认为最伟大的故事往往是最平凡的。那些历久弥新的烟标照片和沉寂已久的老式工具,不仅记录了白沙的历史发展,也反映了品牌、科技等方面发展的真实与个性。
中国烟草博物馆是经国家批准并由全国烟草行业共同捐资捐物兴建的专业性博物馆,座落在上海市杨浦区长阳路、通北路交汇处,与上海卷烟厂隔路相望,总建筑面积9617平方米,设有 “烟草发展历程”、“烟草农业”、“烟草工业”、“烟草经贸”、“烟草管理”、“吸烟与控烟”和“烟草文化”等7个展馆。本馆藏品丰富,多姿多彩,具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