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08: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0:41
李准,乳名铁生,蒙古族后改为李姓,1928年农历五月十七日诞生于河南省洛阳县麻屯镇下屯村(今孟津县),成长于一个由乡村教师和小地主组成的家庭。祖父李祖莲是教书40年的教育者,伯父李明昭和叔父李明善都是教育领域的从业者,父亲李明选则因自学而成,常年在外经商,母亲杨氏虽非文化人,但以其丰富的农村语言影响了李准。
6岁时,李准进入麻屯小学,取学名后,他在启蒙教育中读过《三字经》、《弟子规》等书籍。12岁小学毕业后,考入达德中学,然而因大旱贫困辍学,流浪西安的经历使他放弃了学校生活,转而跟随祖父研读《史记》等古典文学作品,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15岁时,他在恒源盐栈当学徒,期间受师兄李宝才影响,开始接触中外文学大师的作品,如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17岁起,李准在家乡做邮递员,自学成才,广泛接触社会各阶层,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他通过邮递工作深入理解农民生活,将之融入文学创作,如《不能走那条路》等作品因此而诞生,受到了文艺界的高度评价。
1948年,洛阳解放,李准在*工作中得到了提升,进入豫西中州银行工作。1953年,他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发表并引起轰动,标志着他的创作生涯达到高峰。此后,他致力于深入生活,与人民共命运,创作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作品,如《李双双小传》等。
1963年,《李双双》荣获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李准的创作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尽管经历了“文化大*”的动荡,他的创作并未停止,反而在逆境中酝酿出《大河奔流》和《黄河东流去》等巨著。
粉碎“四人帮”后,李准焕发新的活力,创作出《王结实》等多部作品,他的人生和创作生涯中充满了坚韧和辉煌,直到2000年2月2日,李准在北京辞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李准(1871年3月26日-1936年12月22日),四川省邻水县太安乡太安里柑子铺李家坝人(今柑子乡活水沟桅子湾人)。1 原名继武,派名新业,亦名木,字直绳,又字志莱,号恒斋、默斋,别号任庵、平叔。同治十年(1871年)二月初六日子时生。是百年来维护南海诸岛主权最力的海军高级将领。其所著《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至今仍是中国*用以证明其对东沙、西沙等海岛主权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