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20:3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12:53
假如你去电影院看《梅兰芳》,假如你在黎明露面之前提前退场,那么留在你记忆里的可能是一部很好看甚至很牛*的片子。可是,如果你迟到了,错过了前半部分大约三分之一的戏,你从黎明出场那一段看起,电影结束后,你可能会说:平庸,平庸。 《梅兰芳》的开头比较好看,这里面有两个原因:1,这部分很用心地再现了老北京的梨园风貌。2,演得不好的演员在这段还都没有出场。走进影院之前已经听到不少对这部电影的负面评论,可是电影一开场,我一看,谁说拍得不好?节奏快、有故事、表现细腻、台词精彩、表演传神,连里面的几段京戏都挺好听。尤其是十三燕(王学圻饰)和他身边儿那位费二爷(吴刚饰)的表演,京腔京味儿,举手投足都带着范儿,台词也有味儿,看这两位的戏,没别的,就是舒服。 但是少年梅兰芳终究要长大。等黎明一出场,Sorry,整部电影走向下坡。黎明,这位唱过“我来自北京”的港星,在这部片子里就是一张行走的照片儿,没有出彩的表演,没有精彩的台词,没有什么表情变化,甚至没有把北京话说地道。这么大一大片儿,你说,你一个生在北京的人,把北京腔说得地道点儿有多难?此片找黎明来演梅兰芳看来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这个角色,绝对需要演技派的演员来演,而不是黎明这种别说演技派,连表演都是业余水平的明星。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当今中国年纪还不算太大的男演员,有几个演戏让人觉得牛的?要是早几十年,赵丹演这个角色肯定是满堂彩,孙道临也不错啊。今天呢,靠,不说了。再说章子怡,这位国际巨星,演得确实比黎明好,起码有表情变化。如今大片儿都得请章子怡。章子怡越来越像鲍鱼了——如果餐桌上没有一道鲍鱼总让人感觉做东的人请客的档次不是最高,可是大家酒足饭饱之后,基本上没人觉得那盘儿贼贵的菜有多好吃。 《梅兰芳》后半部份流于平庸也不能全怪演员。如果说电影的前一段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有味儿、有范儿、有戏的旧时梨园画卷,后面的部分就显得苍白、空洞和拖拉。这部大片名叫《梅兰芳》,可是看完之后,我们对这位京剧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到底增加了多少了解?好像没多少。如果说,前三分之一还表现了少年梅兰芳对京戏的热爱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那么后半部分拖拖拉拉地就说了三件事儿(或者说两件半):1,梅兰芳和孟小冬的恋情,2,梅兰芳去美国演出获得成功,3,梅兰芳对日寇蓄须明志。第一件事带有八卦色彩,但可以理解,你得表现一段自由恋爱是不是?你得给子怡留个位子是不是?这段戏本来是可以用来表现梅兰芳的内心冲突的,本来是可以往灵魂深处挪动挪动的——邱如白不是说了吗:孤单,是他内心深处的孤单才让他有了今天,你章子怡是不应该把这份孤独夺走的。可是除了这句台词,我们在哪一场戏里能够体会到黎明内心深处的孤单呢?我们在哪场戏里能够看到梅兰芳是如何把孤单转化为艺术的呢?观众看到的是一段一段表面化、浮光掠影的表演和谁都知道结果的故事。后果是,黎明扮演的这个梅兰芳的形象就像相片儿一样薄,倒是他身边的大部分配角显得更加有血有肉有立体感。不但如此,梅兰芳大师到底是一位艺术大师啊,就算他很多内心深处钻得太深的东西不便于表现,您至少应该表现一下这个人在艺术上的过人之处吧?回忆一下黎明扮演的梅兰芳,我们除了老看见有一帮戏迷围着一身白色西装的他,这个角色的哪一场戏、哪个动作、哪个神态能够让人感觉到此人具有可以流芳百世的表演艺术天赋呢?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12:53
十篇《梅兰芳》的影评,有九篇要把《梅兰芳》和《霸王别姬》相比,比的结果肯定是《梅兰芳》不如《霸王别姬》,从而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陈凯歌老了,疲态尽显,霸气全无,气数已尽,该像十三燕一样,退出历史舞台了。第二,如果这片子让哥哥来演,效果肯定不一样,至少恶评的数量要少很多,而那些为《梅兰芳》叫好而末了也要把“黎明扮演梅兰芳”这一条单独的拿出来批判批判——仿佛不在《梅兰芳》里找出点缺点,人家就会把他当作陈凯歌的*手似的——的影评,就真的认为它完美了? 总而言之,仿佛是这样的逻辑:《霸王别姬》是完美的,《梅兰芳》是有缺点的,缺点就在黎明扮演梅兰芳,如果让哥哥来演梅兰芳,《梅兰芳》就完美了,甚至要超过《霸王别姬》。事实真是这样么? 果真如此,那么陈凯歌就真的是很可悲,靠一个演员来挽救一部电影,对一个导演来说虽不能算是耻辱,但至少也是可悲的。我相信陈凯歌不是这样的导演,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导演里,他是出了名的严谨,细心,严谨到影片中的一个细节他都不会勉强为之,否则他也不会让王学圻拍了36条都不过。如果观众看得仔细,影片中很多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他都要用心处理,比如邱如白劝说孟小冬离梅兰芳那一段,邱如白说完话之后,背景声音用了风铃,那种风铃的声音就像警铃一样的在孟小冬的脑海中敲着,对细节都如此关注的导演,他怎么会对自己影片中的主角的选择留下这么大的一个“败笔”呢? 这显然不是一个“败笔”,我们都说《梅兰芳》的第一段好看,的确,我也觉得很好看,好看的原因是因为这一段里有“斗”,明目张胆的“斗”,有戏剧张力,余少群戏剧演员的身份给这场“斗”锦上添花,这当然黎明是演不了的。后面几段,陈凯歌将梅兰芳的焦点转移了,不是在京剧本身上而是在生活和事业上,就像我们不能想象黎明演第一段的梅兰芳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同样不能想象余少群演后面几段的梅兰芳会是什么样子。 其实一开始我也认为黎明演的梅兰芳太面,太懦弱,除了梅葆玖我们都不知道真实的梅兰芳什么样子,梅葆玖对黎明是肯定过的,如果玖爷真的是碍于面子,那我们看看来自梅兰芳研究专家李伶伶的话:“由于梅家三代在舞台上饰演女人,梅兰芳的性格柔弱而温和,不急不躁不怨不怒,永远的彬彬有礼谦和从容从善如流。”看了这一段,觉得黎明演得像吗?再看这一段:“梅兰芳儿时不仅木讷而且内向,他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常常因背不出《三字经》、《百家姓》之类而被先生惩罚、打手心。其实他小时候完全没有超出同辈的机敏和灵气,长得也不是特别讨喜、可爱,一张胖嘟嘟的脸,细长的眼睛,厚厚的嘴唇,宽阔的脑门,表情经常木然,就连他的大姑母都用‘言不出众,貌不惊人’”,看完这段后,你觉得余少群演得像吗? 有的人可能要说了,那是因为哥哥不在了,所以陈导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黎明。我只能说,你们喜欢的是哥哥,不是凯歌。如果《霸王别姬》不是哥哥演得,有几个人会说它好?难道这个世界上除了哥哥真的就没有人能演梅兰芳,如果让哥哥来演梅兰芳真的就会超过黎明吗? 哥哥如果活到现在的话,也有52岁了,他比黎明大十岁,如果哥哥活到现在,我还真不希望他出演梅兰芳,因为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这是个出力不讨好的角色。现在哥哥在我们脑海中的音容笑貌依然是03年之前的样子,年轻,沉稳,魅力十足,甚至是他演《霸王别姬》时的样子,那一年,他才三十七岁,更加年轻,我们如何能拿那个时候的哥哥和现在的黎明比呢?如果说《梅兰芳》里一定有纸枷锁存在的话,那这个纸枷锁首先就是《霸王别姬》,《霸王别姬》是陈凯歌的纸枷锁,《霸王别姬》里的哥哥就是黎明的纸枷锁。 《梅兰芳》的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大概是出在观众已先入为主的把梅兰芳定性了,梅兰芳是谁?梅兰芳是大师,大师应该什么样子?气宇轩昂,英姿飒爽,举手投足,卓尔不群,这才是大师,“面”不是大师,大师也不能软弱。同时,它的问题更出在陈凯歌身上,他不肯按照观众的定性来塑造梅兰芳,他只想还原一个真实的梅兰芳,结果人物是还原了,可是剧情还是很戏剧化,所以大家觉得这部片子好看,好看的别扭,别扭就别扭在这个真实的“梅兰芳”身上了。 纵观陈凯歌的电影,发现他有个癖好,就是对艺人题材很感兴趣,从《边走边唱》到《霸王别姬》,从《和你在一起》到《梅兰芳》,在其他的电影里也偶尔会出现一两个民间艺人的角色,可能他从小在这个圈里,知道这圈里的酸甜苦辣,从而折射到他的电影里,有一种迥然不同的感觉。采访中,他说梅兰芳实际上是一个被媒体和大众绑架的人,所以我又想起了电影一开始就出现的且贯穿影片始终的那个纸枷锁,对于梅兰芳本人和《梅兰芳》这部电影来说,最大的纸枷锁是谁?就是观众,就像当年的梅兰芳一样,他的纸枷锁就是台下的那些座儿。 所以,孟小冬一再对梅兰芳说:“畹华,不怕”。这大概也是影片开拍以来,陈凯歌和黎明一直对自己说的话。不过,陈导也很聪明,提前给自己找好了一个台阶,因为“输不丢人,怕才丢人”,此话半句为《无极》,半句为《梅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