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肠源性假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17:2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23:56
“希望在未来的20年里,帮助1000万人按照‘慢性病的肠源性假说’,通过控制饮食改变菌群结构来减轻体重,恢复健康。”这是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的“一个梦想”,他把这个梦想写在了自己的博客里。
在博客首页的公告栏中还写着这样一段话:赞同诺贝尔奖得主里德伯格(Lederberg)的“人是与共生微生物构成的超级生物(superorganism)”的观点,研究人体的第二基因组DD微生物组(Microbiome)与健康的关系以及中医药对这种关系的*。兴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李海辉
赵立平教授开设在科学网的博客,名字是“菌群调理养生法”。
新的人体观DD人体是一个“超级生物体”,人基因组和微生物组共同作用影响人体的免疫、营养和代谢过程
在接触令人耳目一新的“慢性病的肠源性假说”之前,你首先需要听听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赵立平教授对于“新的人体观”的讲解。
诺贝尔奖得主里德伯格把人称为“超级生物体”,这是因为,从细胞的角度看,人体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细胞构成的躯体,它是一个由人的细胞和共生微生物细胞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细菌的细胞数竟然是人的细胞数的10倍之多。
从基因的角度看,人体内有两个“基因组”:一个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人基因组,编码大约25,000个基因,叫做“第一基因组”;另一个则是人体内多达1000多种共生微生物的遗传信息的总和,叫“微生物组”,也可称为“元基因组”,它们所编码的基因有100万以上。
人体共生微生物主要生活在肠道里,称为“肠道菌群”。人在母亲体内时是无菌的,出生以后才开始从环境里获得共生微生物。大约到3岁时肠道菌群就成熟、稳定了,人体免疫系统也在这时发育成熟,对肠道菌群的正常成员产生免疫耐受,把它们当作身体的一部分接受下来。从此以后,肠道菌群就与人终身相伴,影响着我们的生老病死。可以说,肠道菌群是后天获得的“第二个基因组”。
人基因组和微生物组共同作用影响人体的免疫、营养和代谢过程。人的健康状况发生变化,体内的共生微生物的组成就会发生变化;体内共生微生物的组成的变化也会导致人体的健康状况的改变。
那么,肠道菌群到底是健康伙伴还是致病元凶呢?老实说,肠道菌群亦敌亦友。肠道菌群能产生药理活性,如抗炎、镇痛、抗氧化;也能产生毒性,如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免疫毒性。“肠道菌群在人体这个‘超级生物体’的生理代谢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不当心,不能善待这些小生命,它们就会一转身,变成引起各种疾病的‘导火索’。”赵立平教授说。
慢性病的肠源性假说DD结构异常的肠道菌群很可能是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中风等因饮食结构不当造成的代谢性疾病的直接诱因
尽管有了“新的人体观”作为理解“慢性病的肠源性假说”的基础,但因为早已习惯了传统营养学对于肥胖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解释,你在听到赵立平教授的观点时,恐怕还会有一种受到冲击的感觉。
“肥胖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只用‘能量摄入过多’来解释。肥胖在本质上是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引发的一种疾病,同时也可以引起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结肠癌、乳腺癌等很多慢性疾病。”他说:“如果我们不把肠道菌群之于人体营养健康的作用放在一个重要地位上对待,那么目前人类面临的因膳食营养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疾病就是无法避免的!”
此理论即“慢性病的肠源性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在不当饮食的破坏下,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各种产毒素的有害细菌上升,保护肠屏障的有益细菌下降,导致毒素进入血液,引起细胞毒害、基因突变、免疫紊乱,从而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和代谢性疾病等常见的慢性病。
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科学假说是指“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它是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法,是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这一对科学假说的规定中,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科学假说具有猜测、假设的性质,还不属于被实践所验证了的科学事实;二是科学假说不同于毫无根据的主观随意臆断,而是以已知的既定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为基础,是在这些基础上提炼出的科学问题,并在多种科学知识基础上运用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类比和想象等方法,形成解答问题的基本观点。
而“慢性病的肠源性假说”之所以能成为假说,当然也不缺少已知的既定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据赵立平教授介绍,最近的研究进展已经表明,结构异常的肠道菌群很可能是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中风等因饮食结构不当造成的代谢性疾病的直接诱因。
美国华盛顿大学戈登小组2006年以来,在《自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等杂志报道,肥胖小鼠的肠道菌群可以把人体不能消化的植物纤维转变成短链脂肪酸供人体吸收利用,增加人体从食物中获得热量的能力。细菌还可以直接调节人体脂肪代谢途径的基因表达活性,减少脂肪酸的氧化,增加甘油三酯的从头合成。把肥胖小鼠的肠道菌群移植给普通无菌小鼠,后者可以肥胖,说明肥胖表型可以随着菌群在不同个体间进行转移;而无菌小鼠饲喂高脂食物是不会肥胖的,这说明肠道菌群产生的某种因素是启动宿主肥胖所必需的。
法国国家医科院布斯令小组及其合作者2007年在《糖尿病》杂志报道,高脂食物显著减少双歧杆菌等保护肠道屏障的细菌,而使产生内毒素的细菌明显增加,从而增加了进入血液的内毒素,引起低度的慢性炎症,最后导致胰岛素抵抗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疾病。在饲喂高脂食物的同时,如果在饲料里添加低聚果糖来维持双歧杆菌的数量,可以显著减轻慢性炎症,同时避免体重增加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赵立平教授说:“虽然这是用动物模型做的工作,在人体上是什么情况还需要研究,但这一系列工作为解释代谢性疾病的病因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点,也为有效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菌群调理养生法DD人体微生物组具有可塑性,合理膳食可以让失衡的菌群结构得以恢复正常
对个体人来说,人基因组是独一无二的,也是难以改变的;与之相比,改变微生物组相对容易做到。“如果把饮食习惯加以改变,你就可以看到肠道菌群发生了明显改变。”赵立平教授说:“不断涌现的证据让我相信,如果拥有一个非常合理的膳食结构,绝大部分人都可以实现健康生活。”
膳食为什么如此重要?这是因为人体就好比是一个生物反应器,生活在肠道内的重达1D2公斤的细菌也需要大量的营养才能不停繁殖,以维持自己在肠内的数量,否则就会每天被人体排出,那样肠道里很快就没有细菌了。“因此,我们每天吃饭,不仅是为我们自己吃,还要满足肠道菌群的营养需要。”
但是,每天吃下去的食物中,只有不能消化的成分才可能到达大肠,比如植物多糖(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抗性淀粉等)以及吃得太多来不及消化的食物(包括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所以,留给肠道菌群的食物成分决定了什么样的细菌可以在大肠里生长。如果吃了很多的动物性食物,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来不及消化完全就进入大肠,会增加肠道里致病菌的数量,减少保护肠屏障功能的友好细菌,最后使肠屏障功能下降,导致血液中病菌的抗原增加,刺激人体免疫细胞产生炎性反应。而长期、低度、全身的发炎,最终会破坏胰岛素受体、损伤血管壁,导致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我国古代医家已经直观地认识到这个问题。药王孙思邈曾经说过,养生的关键是“使米脂入腹,莫使酒脂入?”。现代中医界也有“粪毒入血,百病蜂起”的说法,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慢性病的肠源性假说可以为为挖掘、整理中医传统养生防病的宝贵经验提供新的科学思路和和先进的技术方法。
现代饮食结构之所以使很多人生病,主要就是进入大肠的脂肪和蛋白质太多,碳水化合物太少,破坏了肠道菌群造成的。反过来,假如我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合理的膳食结构,则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改变人体向肥胖和代谢性疾病发展的方向,让健康重新回到我们身上。
这不是赵立平教授的乐观憧憬,而是他身体力行的科学实验。“从博士毕业到2006年底的将近20年时间里,我体重90公斤、腰围115厘米,同时,血压、血脂等多项指标都高于正常值,还有比较严重的脂肪肝。现在,通过用中医养生食品有针对性的调理菌群结构,我的体重降到73公斤,各项指标回复正常水平,最终完全改变了我的体型和健康状况。”
帕金森病源属于肠道吗?
此外,肠神经元也与帕金森氏症有关,这一结果表明其可能起源于肠道,佐证了早前 Heiko Braak 所提出的 “帕金森氏症可能源于肠道并通过迷走神经转移至大脑” 的假说。此外,当研究人员分析健康人和帕金森氏症患者在不同疾病阶段的脑组织差异时,他们发现,大脑中的少突胶质细胞在早期就参与了疾病,甚至可能...
到赌场找人被抓了,钱被收了,公安局有权没收吗.
有,根据治安管理条例可以没收赌资,除非能证明你的确没有参赌的
什么是癌症?
癌症的原因是一个广为人所关注的问题,自从人类开始认识癌症以来,已经有多种假说试图揭示癌症的本质,例如最早定义癌症的古希腊医生希普科伦特就认为癌症像所有其他疾病一样,是体液失衡的结果,是“黑胆汁忧郁症”的附属物。此后,医学家们提出了很多其他用以替代这种解释的理论(如体细胞突变、糖酵解作用加剧等等)。但是...
什么是腹膜假黏液瘤?
Ronnett等将PMP分为3类:(1)弥漫性腹膜腺黏液病(DPAM),特征为大量细胞外黏液,仅含有少量增生的黏液上皮细胞,细胞无明显异形性,有或无相关的原发黏液腺瘤病灶,本型多见,占59.7。(2)腹膜黏液腺癌病(PMCA),特征为更加丰富的黏液上皮细胞,细胞具有癌的结构特征和细胞学特点,有或无相关...
巴特尔综合征简介
巴特尔综合征临床表现呈多样化,临床类型不一,主要为肌无力、周期性麻痹、心律失常、肠麻痹等低钾症状及烦渴、夜尿增多、骨质疏松等。儿童发病率较高,生长发育延迟,智力下降。目前还没有其它特殊治疗方法。发病以青少年多见,性别无显著性差异,无种族差异。如果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临床上并不一定少见,由于合并症及并发症...
泌尿系结石的研究有哪些进展
1、 调节肠道菌群, 治疗结石炎性肠病中产甲酸草酸杆菌( 可分解胃肠道草酸的正常菌群) 菌落减少是尿石症的致病因素之一。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降低肠源性高草酸尿, 从而达到治疗结石的目的。2 、控制抗生素滥用, 防治结石抗生素的应用可使人类胃肠道产甲酸草酸杆菌减少, 从而导致肠源性高草酸尿的发生。控制抗生素的...
代谢减重手术对于二型糖尿病效果?
肠源性内分泌激素包括GLP-1、抑胃肽(GIP)、PYY。其中,GLP-1由小肠L细胞分泌,在葡萄糖刺激下通过β细胞膜特异性受体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减少β细胞凋亡,并能延缓胃排空、延长饱感时间。代谢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 4、胆汁酸:胃旁路术后由于Roux襻的形成,使得肠腔内的胆汁酸浓度增高,而胆汁酸...
血氨包括什么
现时氨中毒学说是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主要假说。2、《兽医大辞典》:血液中氨氮的含量。一般多采用奈氏试剂显色法测定。血氨来源有两个,内源性氨来自氨基酸脱氨基作用,外源性氨来自肠道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作用。血氨含量增加见于肝脏疾病、门静脉压过高、肠道蛋白质腐败等。折叠编辑本段基本症状 血氨高...
地震中瘟疫是如何形成的?
同时,板块构造学说指出,当岩石圈板块向地下俯冲时,中、深源地震发生在向地幔消减的板块内部,而并非发生在地幔软流圈物质中,因此相变说自然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二)构造地震的特征 构造地震的特点是活动频繁,延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强。 1.地震序列 任何一次地震的发生都经过长期的孕育过程即应力积累过程,这...
被花粉导致的过敏,身上长了好多小红包,用什么药
结论:不同的过敏性疾病与过敏原IgE检测的阳性率有很大关系,因果关系明显的过敏性疾病检测IgE阳性率高,如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湿疹等,蒿属花粉过敏sIgE检测的阳性率高达64.4%.降IgE过敏抗体的方法是解决花粉引起的春秋两季过敏性鼻炎的真正病因。敏亦康抗过敏益生菌特异性IgE免疫疗法是惟一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改变过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