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17:5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7 08:59
早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1801-1825年)和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统治时期,农奴制度的存在就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并且使用农奴劳动已无利可图。因而作为沙皇政府的最高统治者,曾专门设立秘密委员会,研究农民问题。还曾颁布诏令,由地主按照自愿与农奴达成协议,由农奴交出大量赎金以度得人身自由。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即位之后,“强迫的农奴劳动,无论是在工业方面或农业方面,经济上之不利情形已经是很清楚的了。如不废止农奴制度,国内生产力之进一步发展是不可能的”。因而亚历山大二世即位之初即着手对农奴制度进行改革,却因此遭到封建贵族的抵制。1856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谣传我想给农奴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你们可以随意议论这件事。但是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1857年1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亲自主持召开了农民事务机密委员会,拟订解放农奴的草案。这个委员会由高级政府官吏及大农奴主组成。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在给西部边区总督的敕令中,允许立陶宛3个省先后成立贵族代表委员会,拟订解放农奴的草案。1857年至1858年间,各省相继成立了贵族代表委员会来制订废除农奴制度的草案。各省委员会制订的草案送往彼得堡,交由农民事务机密委员会,然后以此制订总的改革法案。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各地提出了几十种不同的改革方案。“几乎占有全国半数农奴的大地主,建议在释放农民时,除农民房屋所在的地面外,不另给土地,并永远保留其为地主服强迫劳役的义务”,“中等地产的贵族,关心资产阶级农业的发展。这些地主占全部贵族的半数,却占有最多的农奴。他们中间又可分为两个主要的集团:摇役农民所有者和免役钱农民所有者。他们的利益是不同的。在非黑土地带,以免役钱制为主,农奴所有者不以土地而以农奴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地主允许他们的农奴到工厂去作工,或从事季节性工作,以换得免役钱。因此,举例来说,特维尔地主们,主张农民连土地一齐解放,不过要一笔高额的赎款,连农奴农民本身的赎价在内(温可夫斯基计划)。黑土地带的地主则正相反,因为肥沃的土地是主要的财富,故在当地推行徭役制。拥有徭役领地的所有者要把土地仍然握在自己手里,使解放了的农民变成雇佣劳动者,所以要求解放农民而不给土地。”由于存在严重的分歧,农民事务机密委员会工作几年而无结果。1861年1月28日至2月17日,沙皇俄国国务会议就农奴制改革草案进行讨论和审批。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强调:继续拖延只会对整个国家引起更大的灾祸,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要尽快通过改革方案。2月17日,国务会议批准了改革方案。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了改革法令和废除农奴制度的特别宣言,给农奴以自由。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度是在受到内外挑战的情形下进行的。应该说当时的俄国所遇到的挑战是危险与机遇并存。沙皇政府的当权者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改革无疑是利益的再分配。如何协调好各阶级、阶层的利益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农民事务机密委员会工作几年而无结果就说明利益再分配的困难。对此,亚历山大二世很清楚,但他更清楚,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因而他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度。但他也承认“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他都做到了”。历史证明,俄国抓住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这应归功于沙皇政府的当权者的正确抉择。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7 09:02
在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第一次提出了要废除农奴制,他说“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不幸的是由于这种敌对情绪,发生了一些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我相信,我们 迟早会 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诸位会同意我的意见的,因而自上而下解决要比自下而上解决好得多” “1858年有86次暴动,1859年有90次,1860年有108次,这些暴动表现在以反抗整个农奴制度为目标,而不和以前一样单为反抗个别的地主,各地农民都拒绝履行‘强迫劳动’及支付‘免役税’并对派往镇压的官吏和军队进行抵抗” “改革是由于俄国经济发展的整个趋向而成为必要的,在19世纪中叶时强迫性的农奴劳动在经济上的不利,不论在工业方面或在农业方面,都已十分明显,假如农奴制不被废除则国家生产力再进一步发展是不可能的。”列宁在分析这个问题时也指出“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止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中的经济形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1853—1856年俄国和英、法为争夺土耳其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这次战争的惨痛失败是废除农奴制的导火线,统治阶级逐渐认识到要防止革命只有废除农奴制才是俄国的出路,他们意识到必须立即进行改革,没有时间再耽搁了。于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可避免的展开了。 俄国的 亚历山大二世 从小接接受过欧洲的自由主义思想,并且又游历了欧洲一些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国家,这为其后来的改革在思想上奠定了基础。早在尼古拉一世时亚历山大二世就担任了秘密委员会的主席,专门研究农奴问题,并曾释放过一批农奴,这些都让亚历山大二世清楚的认识到“强迫的农奴劳动,无论是在工业方面或农业方面,经济上的不利情形已经是很清楚了。如不废止农奴制度,国内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是不可能的。” 而且 亚历山大二世又是在克里米亚战争后即位的 ,他的父亲尼古拉一世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利而自杀,这给亚历山大二世很大的触动,他认识到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归根到底是农奴制的腐朽、落后造成的,他如不想重蹈覆辙就不得不对农奴制进行改革来增强俄国的实力。 同时亚历山大二世“颇似18世纪时代的开明专制君主,采取革命与反动的中间路线。”所以在即位之初就着手进行改革,如1857年亚历山大二世就亲自主持召开了农民事务机密委员会,试制订解放农奴的草案。但由于内部矛盾分歧严重,直到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强调,继续拖延只会引起革命,对国家特别是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应尽快通过改革方案。于是在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改革法令,标志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