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龛如何摆放风水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30 17:4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4 09:55
佛龛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阁子,如佛龛、神龛等,一般为木制,中国古代的石窟雕刻一般是神龛式,小龛又称椟。龛原指掘凿岩崖为空,以安置佛像之所。据《观佛三昧海经》卷四记载,一一之须弥山有龛室无量,其中有无数化佛。
历史发展
源于建筑又精于建筑
《说文》记载,“龛”在古时并没有后来的含义,汉扬雄著《方言》四称:“龛,受也。”即容纳、盛受之意。佛教传入中国后,龛又指掘凿岩崖为室,安置佛像,即供龛。在中国云岗、龙门、敦煌等石窟中均能见到。
此后,又出现了将石、木或其他材料做成橱子形小阁供奉佛像,但大都是与佛堂建筑同期进行,尺寸上有一定规范的较大佛龛。而在故宫中,独立于建筑主体之外,可随时拆迁并与佛像有多种组合关系的小型供龛,则在数量、样式和艺术特征上远远超过了传统的佛龛。
乾隆时期,承做供龛的事项主要记录在《活计档》的“金玉作”、“匣裱作”、“油木作”、“广木作”、“珐琅作”及“如意馆”等档案中。尽管雍正时期档案中已有大量制龛活动的记载,但现存实务并不多见。目前,故宫中珍存的供龛多属乾隆时所作,样式和装饰内容融汇满、蒙、汉、藏宗教和生活中众多艺术元素。据乾隆年间档案的记载可知,宫中佛龛制作遵循着传统的审定方式。
制作需皇帝亲自监督
当内务府*将佛像及供龛呈皇帝时,皇帝首先会降旨将“法身梅洗,开脸,像染青发”,然后让造办处为佛像配龛,然后让如意馆或中正殿按皇帝意图绘画纸样,贵重的金银质地佛龛还要先做出模型,皇帝常会提出一些意见,令其修改后再次呈览,有时反复多次,直至满意后开始制作。内务部所属各部门按照分工性质承揽活计。
如“钱粮库”筹备制龛用的各类材料,“广木作”、“油木作”、“匣裱作”承做各式木龛,除制龛、罩油、镶嵌外,还要进行红片金或黄缎裱里,龛背后刻四体字样等工序;“金玉作”承造各式金、银质地佛龛以及各类镶嵌工艺;“珐琅作”承造珐琅龛及珐琅装饰物;“如意馆”除绘画供龛纸样外,还负责各种玉饰雕刻工艺。一座制作精美的供龛通常需要由造办处多个部门协作完成。
供龛制成后,最后的验收者往往是皇帝本人。不要小看皇帝的审美能力和对工艺细腻程度的苛求,工匠们因制龛不能令皇帝满意而遭罚俸禄之事时有发生。从“用材不好”、“大小不合”到“做工粗糙”,都有可能成为受罚的原因。乾隆十三年(1770年)7月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当造办处“金玉作”为皇太后万寿节所制四座供龛呈览给乾隆时,
皇帝认为“佛呙做小了,又糙,片金里为何不用好圆金片做”等,降旨将相关责任人“并该作俱议不是”,结果,相关人分别被罚俸禄六个月、罚钱粮六个月。惩罚如此严厉的原因却极为简单:此龛是特地为皇太后八十大寿制作的,而皇太后又崇佛至极,乾隆皇帝是至孝之君人尽皆知,岂能容忍制龛之事有半点闪失?此事也足见皇帝对供龛制作的重视。
佛龛如何摆放风水好
佛龛的摆放位置很重要,也很有讲究,但是也有部分人不懂得如何正确的摆放佛龛。在家敬佛拜佛,把佛像请回家中,是虔心修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有佛龛盛放的佛像更是值得尊敬的佛,因为不是所有的佛像都带有佛龛的。古语有云,佛龛乃佛的棺材,佛像即佛本身。
那么佛龛,根据大小确定佛龛摆放位置。基本的佛龛摆放位置,当然得高处正堂当中,佛龛需摆放于方桌上,方桌上得摆个架子似的东西。一般人的棺材不都有长凳架着吗?佛龛摆放位置的前面摆上香炉,水果等贡品。
佛龛的形状各异,多见方形,当然也有半圆型,有时佛龛还有各种花纹。我们得根据这些来决定佛龛摆放位置。比如,是半圆型佛龛,那么背墙应挂相应的帘布,衬托佛龛的圆边。佛龛摆放位置的方位,是朝大厅大门,而建筑学上大门一般是朝南,所以佛龛自然也是面朝南了。此外,我们还需注意佛龛摆放位置的背后不得为厕所、厨房等杂物之所。
对于详解的佛龛摆放位置,有以下几点:
1.要由里朝外,佛龛或神台由家里面向门外摆放,由厅向外摆放。也就是说要对着大门,但如受环境的*不能达到这个要求时,也应把他向着大门口的方向,忌冲门,即一进家门就见佛龛或神台[指离门太近],要和门保持一定的距离;
2.宜在静方,安放的地方要清静,整洁。佛龛或神台附近最好不要有音响,电视机等东西;
3.不可对着床铺。不可对着餐桌。厨房,厕所,因菩萨见不得不雅的行为和荤腥之类。如条件所限,有的把佛龛或神台放在卧室,那么在睡觉时要拿个黄布帘挡上。
4.佛龛或神台要有靠,背后不能空虚。靠墙的隔壁不能是厕所,厨房
5.佛龛或神台忌在横梁下。
6.如条件许可,设置的佛龛或神台不能太低,高度要适中
7.供奉的数目,逢单,不可逢双,如供菩萨和其他神明,要菩萨在上神明在下,因神明的档次要底于菩萨,佛和菩萨是至高无上的。
8.佛龛或神台的方位:一般不要放在家中的正南方正西方[此方位稍偏一下也可以],其他方位皆可,最好根据其家里的风水布局来决定。
9.供奉佛和菩萨最好坐西向东。
可以安奉哪些神灵?
1、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长寿佛、大白伞盖佛母等。
2、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金刚手菩萨、大势至菩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准提菩萨等。
3、金刚——属保护性之高灵,去除邪魔之位,如普巴金刚、大黑天、伽蓝尊者(即是关帝)、韦驮金刚。
4、天神——太上老君(有谓大上老君的果位与佛教的佛相同)、天后娘娘、吕祖、钟旭、关帝、济公、龙母娘娘、齐天大圣君等。
6、祖先——自己父母以上辈分的亲人。
7、土地——在门外供奉的。
古书所说的香火,便是以上八类的其中一类或二类三类……等等。现代一般称为神灵,住宅供奉神灵的地方,俗称为“神位”或“神楼”,很少唤作“香火”了。
供奉中要注意的问题
1、上香的数量,一只香就够。三支也可,如平时忙可在初一,十五上香。
2、供奉水果,供奉的水果最好要保持新鲜,不要等水果坏了才换。换下的水果可和家人一起享用。
3、佛前要供一杯清水。
4、有条件要供奉鲜花。
佛龛样式
著名建筑史学家刘致平曾指出:“我国对于龛、藏、石灯、纪念柱、香炉等小物品,通常是用小型房屋来解决造型问题,这是一种习惯,也是有将小物大作的意思,显得格外精巧。”
“的确,在清宫中佛龛不仅以‘房屋’造型占很大比例,其中又以模拟官式建筑者为大宗,如宫殿式龛、楼阁式龛、亭式龛和各式塔龛等。清宫佛龛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其本身是建筑的某个类别,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古代建筑多为木制难以长期保留,因此佛龛作为建筑缩影的价值就更显珍贵。”何芳告诉记者。
在清宫佛堂的显要位置,通常放置拟宫殿样式并完全按照实体比例微缩制成的佛龛。上为屋顶,常刻有斗拱,中为柱身,内供佛像;下为基座,常用须弥座。其间每个细节并非随意设计,而是具有强烈的伦理特征,体现着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如屋顶的式样、装饰物走兽的数量以及斗拱、彩画纹样等,都一一有严格规定。
除了宫殿式供龛之外,故宫中数量居众、样式颇多的是拟宗教建筑造型供龛,其中又以塔式供龛最为引人注目。塔是随佛教而传入我国的一种建筑类型,清宫造办处的工匠从历史文献、壁画、石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所制塔龛样式除传统的楼阁式、重檐式等外,还有许多大胆变体以及结合体式,其中最具清宫特色的是“三塔龛”和“五塔龛”,综合了汉藏两地的典型建筑,顶部排列三尊或五尊喇嘛合欢塔,代表“三世佛”或“五佛五智”之意。
此外,还有类似僧人苦修的“草庐”式龛,有些甚至还变幻出莲蓬的外形,专家称其创作灵感可能来自石窟壁画或*唐卡。总之,宫廷工匠利用其高超技艺,将各地宗教建筑的代表性特征浓缩到宫中的佛堂之中。
此外,拟园林式建筑造型的佛龛也很常见。其中的点睛之作便是亭式龛,其写意手法极尽想象与创造之能事,成为清宫供龛中最富变化和观赏性的样式。拟亭式造型供龛又分为园亭式、四方亭式、长方亭式以及四角、六角、八角亭式等。其顶部的变化最为丰富多彩,有歇山、悬山、攒尖、盝顶等,一些飞檐设计更是变幻奇突,轻巧美妙。
除了上述造型外,还有拟传统器物造型的供龛。如屏风式龛,灵感来自*唐卡的“漆泥子佛挂屏龛”则是独具清宫特色的装饰屏风。这种形式后来还被发展为全部以无量寿佛为主题的挂屏式龛,作为皇太后或皇帝的祝寿之器。
此外,葫芦形龛也是清宫佛堂的常见供龛样式,它以葫芦及其变体为载体,内供佛像常以3、6、9或9的倍数为一组出现。之所以选用葫芦形,是因为传统认为葫芦多籽,藤蔓绵延不绝,象征子孙繁衍,生生不息。此外葫芦还因“福、禄”的谐音成为“福禄万代”的吉祥物,因此在清宫中有大量器物选用葫芦造型。
令人惊异的是,这种造型被供龛制作者采用,而且供奉的是藏传佛教尊神,恰好表明了清朝诸帝认为的儒、释、道三教“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的观念。此外,在乾隆中晚期造龛档案中,开始频繁出现“西洋式龛”的记载,成为一种独特的风格。装饰上也使用了大量“西番莲纹”、“西番葡纹”、“西番花草纹”等,营造出浓郁的西洋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