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03: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1:31
文丨饭饭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都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但有的家长却发现,自家孩子对于新买的玩具,或者物品并不感兴趣,而是对某样旧物非常依赖。
甚至已经发展到了,把这个东西拿出孩子视线的时候,孩子就会撕心裂肺地哭起来,因此让许多家长感到非常头痛。
朋友老赵家的小孩就有类似的举动,老赵也感到非常无奈,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家孩子对一个已经破了洞的玩具狗爱不释手。
甚至在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孩子都要抱着这个玩具狗,哪怕老赵给孩子买了个一模一样的玩具狗,孩子对于旧的这个仍然不肯撒手。
这就让老赵感到非常奇怪了,孩子为什么偏偏对这个已经破了洞的玩具狗非常喜爱呢?
其实孩子的这一举动,在《儿童心理学》中有提到,这是非常典型的恋物行为。
但因为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恋物行为,并不是特别了解,所以当孩子出现一些比较反常的举动时,家长就会感到非常诧异。
那么孩子在出现恋物行为的时候
往往会有哪些表现呢?
其实孩子的一些恋物行为,如果被家长单拿出来分析,可能很多家长都不敢相信,因为有的行为,甚至在成人身上都有出现。但因为大多数人对恋物行为并不了解,所以会将它归结于其他问题。
通常孩子的恋物行为,会在他们半周岁左右开始出现,这个行为一直持续到小孩两三岁后,才会逐渐开始消退。
那么在这期间,孩子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恋物表现,家长可以进行对照参考,看看自家孩子是否有类似的行为?
孩子喜欢照顾者的某些部位。 很多家长会发现,当自己在哄孩子睡觉的时候,孩子可能非常喜欢抓着自己的某些部位,才能安然入睡。
例如照顾者的头发或者耳朵,这其实就是孩子恋物行为的一个表现。
因为孩子对于照顾者是比较熟悉的,所以他们会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部位,和他建立一定的亲密联系,之后就会在他们比较脆弱,需要安全感的时候表现出来。
特别是在入睡前,往往是孩子放松警惕的时间段,同时也是他们较为脆弱,需要依恋的时刻,因此会出现抓着家长头发,摸着耳朵睡觉的行为。
孩子对于柔软的物品过分依恋。 有的家长会发现,自家宝宝对于柔软的物品非常喜欢,例如毛毯,被子或者毛绒玩具,都是他们非常喜欢的物品。
就拿老赵家的孩子来说,即使玩具狗已经破了一个洞,但孩子对此仍然爱不释手,这其实就是非常典型的恋物行为。因为柔软的物品,往往能让孩子找到熟悉的感觉,甚至会让孩子出现回到子宫的错觉。
孩子对于喜爱的东西过分保护。 有的家长会发现,自家孩子的占有欲非常强大。
例如:对自己的私有物品非常保护,甚至不愿意他人触碰。如果这一物品,短暂的离开了孩子的视线,也许就会大哭大闹起来。
这其实是非常典型的恋物行为,主要表现为孩子对自己喜爱熟悉的物品,具有非常强烈的占有欲。
但是很多家长却会误解孩子的这个行为,他们可能认为孩子的这一行为非常自私,因此还会批评孩子,这就使孩子与家长之间,非常容易出现隔阂。
02
既然家长已经了解了孩子的一些奇怪行为,其实是恋物行为的表现,
那么对于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恋物行为,想必大多数家长是感到非常纳闷的。
儿童心理研究专家鲁道夫认为:
"孩子之所以会出现恋物行为,其实和孩子的生理发育以及心理敏感期有着一定联系。"
所以家长对于出现恋物行为的孩子,一定要仔细地甄别与判断,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孩子出现这些行为的。
孩子内心缺少安全感,得不到满足
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虽然享受到了家长给予的物质条件,但是他们的内心安全感,并不一定得到满足。
所以孩子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满足他们内心缺少的安全感。
因此孩子就会出现对某件物品非常依恋的情况,甚至给这一物品赋予一定的感情。
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些物品就如同自己的父母一般,可以给予自己十足的安全感。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小孩,喜欢给自己的玩具起名字,其背后的原因和恋物行为脱不了干系。
进入心理敏感期的孩子,会以"恋物"的方式寻求感情寄托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敏感期,而在孩子半周岁左右,正是他们心理敏感期刚开始的阶段。
那么在孩子进入心理敏感期后,他们对于外界的 情感 需求,会相较于刚刚出生的时候更加强烈。
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依恋的物品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甚至恋物情节的行为也会有所改变,这其实和孩子出现恋物行为的原因脱不了干系。
因为孩子在三岁左右,就会踏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孩子在陌生环境与他人接触打交道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紧张焦虑的时刻,甚至会表现出非常强烈的不安感。
因此在这种情绪下,孩子对于自己的私人物品,就会表现出很强的占有欲。
这是因为孩子心里紧张焦虑的缘故,导致他们出现了恋物行为,但随着孩子的这种负面情绪逐渐消失,这种恋物行为就会逐渐得到缓解。
03
孩子出现恋物行为
家长该如何应?
虽然孩子的恋物行为,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以及生理心理发育的不断成熟,而逐渐消失。
但在孩子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恋物情节时,家长如果能够及时的进行干预,往往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脱离这一行为。
所以家长不妨可以尝试以下这几个方法。
多多高质量陪伴孩子
在孩子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恋物表现后,家长应该尽量抽出时间,对孩子进行高质量的陪伴,因为很多恋物行为的出现,是因为孩子缺少了家长的关爱。
虽然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每天都有陪孩子,但是对于孩子的陪伴,并不一定是高质量的。
很有可能只是在物质上,满足了孩子的需求,但对于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其实并不能对其进行满足。
所以家长可以在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一些亲子间的互动。
这不仅能让孩子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能促进彼此间的关系。
尽可能地减少对孩子的分指责孩子
因为孩子的恋物表现,很有可能会给家长带来误解,认为孩子的恋物表现,也许是其他一些行为。
所以有的家长,就会对孩子的这一表现,进行比较过分的指责,这就使得孩子的恋物行为越发严重。
儿童心理研究专家阿德勒认为:
"孩子之所以会有一些恋物行为,其实是因为他们需要 情感 上的支撑。"
所以孩子才需要二十四小时,都和自己依恋的物品在一起,因为它们能给孩子带来长久的满足。
因此家长对于孩子的这种依恋行为,不能进行过分的指责。
而是要学会接纳,同时也要了解孩子出现这一行为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对孩子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
因为有些宝宝出现恋物行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出现了比较焦虑,紧张的情绪,所以需要通过和一些亲密物品建立联系,来缓解自己的这种焦虑 情感 。
因此在家长想要对孩子的这一行为进行纠正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孩子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
当孩子可以正面化解自己的一些紧张焦虑时,他们对于物品的亲密依恋行为,也就会逐渐消失。
如果家长能够恰当的进行沟通,这反而可以增加亲子间的关系,使得彼此更加亲密,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安全感。
逐步转移注意力,能够化解孩子的恋物行为
很多家长会发现,虽然孩子会有恋物行为,但如果出现了让他们更感兴趣的事物时,他们就会短暂地放下手中的东西,出现注意力的转移。
所以想要对孩子的恋物行为进行化解,家长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逐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孩子在和自己依恋的东西玩耍时,家长就可以吸引孩子的目光,以此进行转移。
那么家长在转移注意力的时候,可以每次都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这样也能避免孩子出现新的恋物行为。
当家长看到孩子出现恋物行为的时候,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指导,这对于家长与孩子间的关系,也是比较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