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03: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18:14
科研人员重视科研成果保护,采用多种加密手段来确保其安全。其中,软件加密是常见的一种。例如,利用MCS-51单片机的A5指令进行加密,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特性,通过在A5指令后附加操作码,使得反汇编软件无法正常解析程序,从而达到保护目的。虽然如此,加密方法并非孤立存在,它与硬件加密相辅相成。
硬件加密方面,如8031/8052单片机,可通过掩模产品中不合格的ROM处理,使其看似8751/8752,配合外部程序存储器和调整中断入口。通过物理手段,如高电压或激光烧断引脚,阻止他人读取内部程序,甚至使用电池保护重要RAM数据,拔出芯片后机器无法正常运行。
真假标识加密是另一种策略,例如,将8X52单片机标识为8X51,或者调整EEPROM内容以混淆视听。通过选择出厂编号较新的单片机或新型品种,如AVR,或者改变封装形式,如从DIP转为PLCC等,增加解密难度。
实际上,软件加密和硬件加密是相互融合的,可以利用单片机未公开的标志位或单元作为保护手段,如8031/8051的用户标志位。此外,选择大容量芯片、使用仿真器难以仿真的设备,如ATmega103的Flash,或者将关键数据存储在EEPROM中,也是有效的策略。
总的来说,单片机加密是一个复杂且不断发展的领域,通过不断探索新的加密思路和手段,可以有效保护科研成果。以上仅是部分策略,期待更多创新思路的涌现。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8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的32位300M的高速单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