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12: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08:54
中国传统的礼治中,"五服"制度是为去世亲属服丧的规定,按照血缘亲疏等级分为五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
西晋时期,法律首次将"五服"制度纳入法典,形成了"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这一原则在处理亲属间的侵权、伤害、赡养和继承等民事权利义务时起着关键作用。这一原则体现了"同罪异罚"思想在家族关系中的应用,如亲属犯罪,卑犯尊者罪行较重,尊犯卑者则较轻。例如,亲属间盗窃,亲缘关系越近,处罚越轻。
"五服制罪"的法律与儒家礼仪结合,标志着汉代以来"礼律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它体现了晋律"礼律并重"的特点,集中体现了中国封建法律的伦理法特征。自西晋至明清,这一原则一直是封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具体来说,斩衰是最重的孝服,适用于诸侯对天子、臣对君等;齐衰用于孙子、孙女对祖父母等;大功适用于伯叔父母和堂兄弟等;小功用于从祖父母和堂兄弟之妻等;缌麻则用于曾祖父母和外姓表兄弟等。夫妻之间则不穿孝服,仅戴黑袖标表示哀悼。
五服之外,"袒免"是更轻的服丧方式,仅限于朋友奔丧时使用。在血缘关系中,五服的计算方法根据古代一夫多妻制有所不同,同父同母为一服,同父不同母为二服,以此类推。现代家庭结构变化,计算五服时通常仅考虑四代,即从祖父开始向上计算。
对于长辈和晚辈的称呼,也有一套详细的体系,从父亲到远祖,以及从自己到玄孙、来孙等,都有一套独特的称谓体系。
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礼记·丧服小记》所谓“上杀、下杀、旁杀”即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