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进行劳动争议的处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12:4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8:59
劳动纠纷律师收集整理了关于怎么样进行劳动争议的处理的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更多专业问题建议咨询律师。
一、怎么样进行劳动争议的处理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有如下几种处理模式可供选择:
(1)协商和解。这里的协商既可以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也可以是劳动者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如律师、群众组织等)共同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并自愿就争议事项达成和解协议。
(2)申请调解。发生劳动争议后,双方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并自愿就争议事项达成调解协议。
(3)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发生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据事实做出仲裁裁决。
(4)向人民*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首先,不是所有的劳动争议仲裁裁决都可以向*起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特别规定了两类一裁终局的情形,这时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对于终局裁决,劳动者一方不服的可以直接起诉;但是用人单位不服的,需要先向有关的*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否则用人单位不得起诉。
其次,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向人民*提起诉讼的前提是,该劳动争议必须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处理。
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采取了仲裁前置规则,即劳动争议仲裁作为劳动争议诉讼的一个前置程序,不经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不能直接向人民*提起诉讼。
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怎么样进行协商?
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式进行协商:
一是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解决;
二是要求所在企业工会参与或者协助其与企业进行协商;
三是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作为其代表进行协商。
需要注意的是:一方当事人提出协商要求后,另一方当事人应当积极做出口头或者书面回应。5日内不做出回应的,视为不愿协商。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打官司起诉,但是我国法律规定部分劳动争议要仲裁前置,也就是说得先向仲裁委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时才能向*起诉。劳动关系双方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劳动法另有规定的外,才能向人民*提起诉讼。
通过上述文章中的内容,详细大家已经对怎么样进行劳动争议的处理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建议大家可以多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相关的法律知识,才可以在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可以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还有其他需要帮助的法律问题,可以咨询律师给您解答。
相关内容:职工在职务过程中损害公司财产的怎么样赔偿
一、职工在职务过程中损害公司财产的怎么样赔偿
1、职工在执行职务活动过程中,损害了公司财产的,由公司承担责任。如果职工有重大过错的,承担连带责任,例如公司会扣员工的工资。
2、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用人单位责任和劳务派遣单位、劳务用工单位责任】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职务侵权怎么样认定
(1)行为人的职务与侵权行为之间是否有相当因果关系或相似性,即是否存在通常的可预见性;
(2)侵权行为所借助的危险工具(如汽车、公章、票据等)是否是为完成职务而由组织所提供;
(3)该侵权行为是否发生在行为人执行职务的时间范围内,发生的场所是否处于组织的支配领域内,组织对此侵权行为的发生有无控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4)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主观意图怎么样;
(5)执行职务过程中突发的自然性的个人行为,例如上厕所、引火取暖、吸烟、短暂地休息一会儿,一般应认定为“与执行职务具有适当关联性”;
(6)行为人的行为并非实质性地偏离完成工作所必须或应当实施的行为范畴,通常也可以视为“与执行职务具有适当关联性”。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职务侵权的责任一般是由用人单位承担的。
所以职工在执行职务活动时损害了公司财产的,由公司承担责任。
但如果员工有重大过错的,要承担连带责任,公司依法从员工工资中扣除相应的赔偿。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通过运用法律知识或者是相关专业人员的帮助来解决,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上述的文章内容中已经对职工在职务过程中损害公司财产的怎么样赔偿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如果您对此还有其他疑问的话,可以查看本网站的其他法律知识内容,也可以咨询本站律师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