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12: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6 08:58
1984年,中国科学界两件大事对闵乃本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建立和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当时49岁的闵乃本意识到,尽管创造力已渐减,但他必须组建团队来实现他的学术构想,因为他明白单打独斗已不可能。回国后,他开始着手培养人才和拓展研究领域。
为解决科研人才的短缺问题,闵乃本从学生中精心挑选,如朱永元,他在工厂工作三年后被闵乃本招入课题组,专门从事超晶格研究;祝世宁、陆亚林和陆延青等也成为他的研究生。闵乃本认识到科研可能需要跨学科人才,因此从1986年起,他开始招收具有工科背景的研究生,如陆亚林,他虽有顾虑,但闵乃本的一封鼓励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此外,闵乃本还招纳了西北工大工学博士陈延峰做博士后,以及引进非线性光学专家王慧田和固体激光技术专家何京良进行合作。
在科研条件艰苦的上世纪90年代,闵乃本团队面临人才流失的挑战。他深思如何留住人才,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才华的舞台。他强调学术团队的发展不仅需要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还包括学术传统和科学精神的传承。对弟子,他要求严格,如朱永元的第一篇论文就被要求用英文撰写,以此推动国际化竞争。
一次与企业家吴思伟的偶然相遇,为团队带来了转折。吴思伟被闵乃本的科研精神所打动,决定无偿资助改善青年研究人员的生活条件,从而设立了“克力奖研金”。这个资助在当时的困难时期起到了关键作用,团队在没有固定工作时间、假期和周末的环境中,持续科研长达19年,将节假日视为科研的黄金时间。
闵乃本,男,汉族,1935年8月生,江苏省如皋市人,九三学社,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 研究领域包括晶体生长、非线性光学材料、光学超晶格等,是国家攀登计划和国家973计划“光电功能材料”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实验室主任、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人工晶体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晶体学会理事长,中国教育部材料科学与工程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副主任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