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平凡小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11:5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30 23:12
分类: 社会/文化 >> 社会话题
解析:
傅雷
母亲的眼睛让他终生难忘
傅雷的童年非常不幸。他4岁时父亲傅鹏蒙冤入狱,不久便离开人世。母亲在父亲被囚禁时,为营救丈夫四处奔走,无暇照料孩子们,傅雷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因病相继死去,只有他侥幸活了下来。极大的悲哀几乎从心理上摧毁了母亲,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一次,傅雷不喜欢上课,逃学了。没想到,学堂的老师找到他家并责备母亲管教不严,母亲忍气吞声承担了儿子逃学的责任。傅雷回家以后,母亲问他,今天学堂的功课怎么样,傅雷不知实情,敷衍了几句,母亲当时没说什么。晚上傅雷睡熟后,母亲跪在丈夫的灵牌前哭了一阵,儿子的逃学让她万念俱灰,一个可怕的念头出现在母亲的脑海:不如我们*都随丈夫一起去了。她找出一块很结实的土布,趁儿子还在熟睡,就把他的手脚*起来。这时,傅雷从梦中突然惊醒,他看到了母亲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这双眼睛傅雷一生都不会忘记。
傅雷立刻猜到母亲的疯狂念头,他声泪俱下地恳求母亲饶了他这一回,但是母亲已绝望了。母亲把他拖向一个离家不远的深水塘,他拼命地喊救命。直到几位邻居奔出来,把母亲推倒,才救出了傅雷。
从那以后,傅雷再也不敢逃学了。不久他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大同大学的附中。在学习期间,国内的学生运动风起云涌,作为热爱祖国渴望民族富强的进步学生,傅雷也参加了运动。可是迫于 *** 的压力,学校决定将他交给*机关治罪。傅雷的母亲听到消息以后,当即变卖了所有的家产把傅雷送到法国留学。
留法期间,傅雷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总感到无论走到哪里,母亲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总是在背后盯着她。傅雷用极大的热忱投入了多种艺术活动,集中精力探索古希腊的艺术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在文学方面,傅雷对法国出名的作家作品都进行了持久而深入的研究。他从法国18世纪的文学开始一直研究到了当时正处于巅峰时期的罗曼?罗兰。通过对其深入研究,他知道莫扎特与贝多芬,体会到了人与命运的抗争,体会到了一个伟大心灵的悲痛与反抗。
1931年,傅雷回到上海,受刘海粟的邀请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美术史和法文。一年后,他辞职,开始做翻译工作。1933年他翻译了菲利普?苏卜的《夏洛外传》。译书是一件枯燥而单调的事,傅雷也曾有过懈怠,但是一想起母亲的那双眼睛,他便马上打起精神,潜心工作。傅雷的一生几乎是在书斋里度过的,他把罗曼罗兰、巴尔扎克、伏尔泰、梅里美的名作介绍给了中国读者。翻译时,他总是把原著看过四五遍后才译,就拿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来说,傅雷就前后译过3次。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翻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约翰克利斯朵夫》都受到了读者的喜爱与赞赏。
李四光
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他的好奇心
李四光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在一块大坪上玩捉迷藏的游戏。小朋友有的藏在草垛背后,有的藏在大树背后,而他最喜欢藏在一块大石头的背后。有一天,小四光突然想到,在平整的草坪上,这块凸起的大石头屹立在这儿,显得十分不相称。李四光去问村里见多识广的陈二爹。“陈二爹,您说坪上那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噢,别人都说,它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小四光更不明白了,他又去问爸爸:“爸爸,陈二爹说,坪上那块石头是天上掉下来的。您说是真的吗?”“也有可能。天上的流星落到地上,就变成了石头,叫‘陨石’。”
“真是从天上落下来的?”“我也不能确定。”李四光感到很不满足:“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父亲回答不了他,他就下决心,一定要当个科学家,探求其中的奥秘。
李四光从小上的是私塾,后来到武昌求学。他到武昌水陆街的湖北省务处报名,小心谨慎地从钱袋子里掏出一元钱买了张报名表。由于工作人员态度不好,弄得他很紧张,在填表时把自己的年龄(十四)填在了姓名栏里。填错了就得新买一张报名表,对借钱来读书的李四光来之不易。他想了想决定把原名李仲揆改了,他把“十”改成了“李”,把“四”保留了下来。“李仲揆”变成了“李四”,他觉得太俗,这时他抬头看到大厅*一块横匾上有四个大字:“光被四表”,于是就在“李四”后面加了一个“光”。
李四光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昌高等小学堂,没过几年,便被保送到日本留学。在日本学的是造船专业,回国后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为当时中国根本没有钢材来建造船只。于是1913年7月,李四光去了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专业,他想学成归国后把我国的铁矿开采出炼成钢,这样就有造船的材料了。可是一年后,他又决定改学地质,因为他觉得,如果不知道矿藏在哪里是不能开采的,还是不能达到目的。这样,学地质便成了他终生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