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18:2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01:49
长鳞龙的独特特征在其背上的一排结构,这些结构引起了学者们的热烈讨论。1987年,Haubold和Buffetaut提出这些可能是长鳞龙的鳞片,成对附着在身体两侧,被他们形象地比喻为滑行膜,类似于飞蜥和孔耐蜥的羽毛,可能用于滑翔或降落。然而,2001年,David Unwin和Michael Benton的研究则认为这些结构实际上是一排单列的鳞片,类似于双冠蜥的背部褶边。
2000年,Jones等人则持另一种观点,他们认为这些结构是两排成对的,位置类似于鸟类的脊骨羽毛。然而,理查·普兰(Richard O. Prum)和Reisz、Suez则持不同意见,他们强调这些结构与羽毛有显著差异,更像是延长且丝带状的鳞片。
Fraser在2006年提出,由于这些结构并未与长鳞龙化石直接关联,他倾向于认为它们可能是与长鳞龙一同被保存的蕨类植物。这一理论得到了一些支持,因为它解释了其他动物化石中类似的不相关结构现象。
David Peters在2006年提出了一个假设,认为长鳞龙的软组织和部分骨头痕迹分散在标本周围,暗示了完整的遗骸可能被保存。但这个观点受到了批评和质疑,因为标本在制石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变化。
长鳞龙(学名Longisquama)是种类似蜥蜴的爬行动物,生活于2亿4千万年前的早三叠纪,在现今的吉尔吉斯斯坦地区。它的化石是一个保存状态差、不完整的化石,包括编号PIN 2548/4及PIN 2584/5的两块石板,并5条可能是外皮的附着物(编号PIN 2584/7-9)。这些标本都存放在莫斯科的俄罗斯科学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