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18: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02:29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曳履是一个常见的描绘*仪态和日常生活的意象。唐刘禹锡在《和令狐相公初归京国赋诗言怀》中写到:“殿庭捧日,飘缨入内,阁道看山,曳履而出,显示出*的庄重和闲适。”
元代白朴在《梧桐雨》的楔子中则描绘了太平盛世的景象:“四海承平,无所事事,朝朝曳履,侍奉君王,尽显忠诚。”
刘师培在《文说》中提到:“推之曳履歌商,声若出于金石,足见其韵律之美。”杜甫在诗中也有提及,如“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将曳履与权力和才情相结合。
权德舆在《奉和礼部尚书酬杨著作竹亭歌》中写道:“兰台有客叙交情,返照中林曳履声”,表达出官僚间的交往和日常活动。同样,白居易在《令狐相公拜尚书后有喜从镇归朝之作》中,以“车骑新从梁苑回,履声佩响入中台”描绘了官场的热闹景象。
武元衡的诗中,“郑履”象征着权贵,如“高德闻郑履,俭居称晏裘”,展示了*的品德和生活方式。而钱起的“郑履下天去,蘧轮满路声”则描绘了*出行的威仪。
曳履,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古代官场的生活画卷,是中华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