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古琴的收藏门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01:2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5:52
《诗经》中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诗句,可见“琴”在西周时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行。不仅如此,居“文人四艺”之首的“琴”,自古就是附庸风雅的代名词,晋嵇康在《琴赋》中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古琴高雅的品位使它在先秦时期就成为了文人士大夫的专属,春秋时期甚至形成了“士无故不撤琴瑟”的繁荣局面。那时人们认为“琴”可以培养人们优异的品德,提升人们的君子修养。
早期古琴可分五弦、七弦、十弦,隋唐之后古琴才开始以今人熟悉的七弦琴为主。如今传世的最好古琴大多为唐代古琴,这一时期大量珍贵的琴和琴谱的诞生也为后世的古琴收藏做出了重要贡献。唐时期古琴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所汲取和传承。近代以来古琴又随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2003年,古琴作为一种民族乐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曲名为《画卷》的古琴演奏再次人们展示了古琴的魅力,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中国文化的象征。
在艺术品市场大潮的推动下,古琴近年逐渐走进拍卖场,成为藏家追捧的焦点。然而在众多收藏门类中,古琴却难以跻身主流。这有两个原因:第一,古琴的存世数量稀少,而那些著录清晰、流传至今的历史名琴更加稀少。其次古琴的收藏群体大多为演奏家或者爱好者,与传统书画、瓷器等收藏品相比可谓九牛一毛。说白了,古琴过于风雅。
但小众的特点并未影响古琴在收藏者心中的地位,极度的稀缺性和文化价值使古琴收藏极为复杂却独具收藏品位。古琴在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动荡后,如今能够被完整保存下来的已寥若晨星,加上古琴的诞生发展史基本可以看做一部微缩版的华夏文明史,喜欢历史文化的收藏者可以作为一种收藏冷门探索尝试。
名家古琴升值潜力巨大
目前真正具有收藏意义的古琴存世量极其稀少,古琴的木质材料和长期紧绷的琴弦使其无法如金银器一般长久保存,所以能够留传至今又能保持较好音色的古琴极其珍贵。目前为止,从先秦到民国时期的存世古琴不会超过2000张,其中先秦的古琴几乎绝迹,有幸留存的也多为出土文物,早已无法演奏。
在中国嘉德2003年春拍会上,一张唐朝“九霄环佩”琴,以346万元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古琴拍卖的世界纪录。同年11月,王世襄所藏唐代“大圣遗音”琴以891万元成交。可以说2003年是古琴收藏的一个分水岭。古琴开始从曲高和寡的藏品,渐渐步入了大众视野。随后,古琴的价格从十万、百万、千万级别跨入亿元门槛,不断刷新成交纪录。
2010年,一张北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帝御铭的“松石间意”琴以1.37亿元天价成交,首次突破古琴亿元大关。到了2011年,古琴拍卖市场持续升温,古琴拍卖价格继续攀升。曾在2003年以891万元创下古琴拍卖纪录的唐“大圣遗音”伏羲式琴,在中国嘉德春拍会上以1.15亿元成交,成为目前拍卖市场第二件过亿的乐器。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高价位的古琴一般具备以下两个特点:首先是年代相对较早,一般多为唐宋时代,源于其不易保存而且存量稀少;其次是具有极强的文化内涵,主要是其传承中包涵了诸如宋徽宗、乾隆等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内容,极大地增加了其附加值。从长远来看,具备这两个特征的古琴非常少,如果再有出现,必将创造新的价格纪录。整体上来看,古琴属于漆木范畴,存世量相对瓷器、玉器等少得多,品相好流传有序的更是千中一二,加之收藏者对其内涵理解的深入,其拍卖价格相信会有一个更大的增长。
由于古琴的收藏极为复杂,需要收藏者具有极高的人文综合素养,从雅文化的角度,古琴通常是收藏家们的终极追求,其赏玩境界非一朝一夕可以达到。不过对普通收藏者而言,古琴收藏也有一些入门级标准。
曾制作了2008年奥运会上那张师旷式古琴的著名制琴师王鹏说,原则上年代越久、保存越完善的古琴越具有收藏价值。古琴按年代大概可以分为四档,唐代以前保存完善且制做精良的古琴几乎绝迹。而唐、宋、元琴和明代皇家宗室制琴为目前古琴市场精品,留世凤毛麟角,一旦在市场露面,必定会受到藏家追捧,其价格也是动辄数百万元、数千万元人民币。而明代文人制琴多为中端品种,虽尚有一定数量留存,但市场价格也已不菲。至于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古琴因品质远逊、存世较多,其市场价位也相对较低。
作为普通收藏爱好者,不妨从新制的名家古琴入手,既稳妥保险,又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间。因为评定一张古琴的价值,要参考多方面因素,不一定年代越久越好,材质、工艺、品相、年代、式样以及流传情况等都影响着一张古琴的价值。
古琴琴式的年代特征
古琴有十四个普通的琴式:仲尼式、伏羲式、列子式、连珠式、灵机式、落霞式、伶官式、蕉叶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亚额式、鹤鸣秋月式。其中我们熟知的九霄环佩就属于伏羲式 。
唐琴:雍容华贵的古琴臻品
唐琴风格上传承了大唐文化的博大华贵:漆色华丽,形体宽阔圆润。唐琴形制以伏羲式居多,给人以雄伟强壮的感觉。在现存的古琴中,唐琴存世量最少,故宫博物院曾有过统计,全世界收藏的唐琴仅18张,中国藏17张,这些琴多藏于博物馆,私人藏家很少拥有。
宋琴:朴素简洁的含蓄美
宋琴造型多以仲尼式为主,以朴素规范、简约实用为美。宋代社会经济繁荣,推动了漆艺的普及与发展。当时的古琴的时代特点就是通体一色漆琴。宋琴漆胎较为细腻,其色质温润,表现出一种含蓄美。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雪夜钟”、“海风清晖”,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的“鸣凤”、“清雷”琴等都为宋琴的传世珍品。
元琴:过渡期的粗壮劲健
元琴在古琴史上属于过渡时期,其形制基本上继承了宋琴的风格特征。但元代古琴的制作还是多少留下了一些时代特点,如琴的颈部一般较短、较粗壮,腰部内收较小,总体造型风格敦实劲健。
明琴:样式多元
明代古琴因受到统治阶层的重视得到长足的发展。上自皇室大夫,下至文人平民,皆出现过很多著名琴家。明宗室的宁王、益王、潞王都亲自参与设计琴形,新增了飞瀑连珠式、刘伯温式、列子式等许多式样,这也是明朝琴文化发展的主要成就之一。
清琴:简练质朴
清初的古琴虽承袭了明代传统,形制保持简练、质朴的特征,但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大不如前。特别是乾隆、嘉庆之后,由于社会奢靡之风盛行,古琴亦追求纤巧悖谬,几乎无一精品流传于世。责任编辑:静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