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22: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3:35
庆云历史沿革,追溯至西周时期,宁津、庆云、无棣等地属无棣邑管辖。春秋时期,这些地区进一步划分,但始终未脱离无棣邑的版图。隋代,无棣县直接管辖庆云、无棣、盐山、海兴等地。后周时期,无棣县继续辖庆云全境,并涉及周边部分区域。金泰和时期,无棣县的管辖范围有所扩大,包括庆云全境及部分盐山、海兴土地。元代,无棣县东西分治,西部属于沧州,称为西无棣县。明朝洪武六年,庆云县正式设立,地域即为西无棣。全县分为四乡,共编户12里。清代,庆云县东西宽45里,南北长55里,四乡共辖385个村庄。民国初期,县境面积约为560平方公里,设六个行政区,管理377个村庄。抗日战争期间,县界变化复杂,1943年县境面积约为610平方公里,有512个村庄。庆云解放后至建国前,通过与周边县的协商,调整了县界及部分村庄,县境面积约为588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庆云县的行政隶属不断变化,行政区划调整频繁。至1964年底,庆云县的疆域以漳卫新河为界,河右岸归山东管辖。1970年,县境面积缩减至502平方公里,下辖16个公社,381个生产大队,358个自然村。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改乡镇建制。1993年8月,县内行政区划进行了部分调整,16个乡镇合并为11个乡镇。2000年10月,再次合并至8个乡镇。2005年,随着县城面积的扩大,增设了渤海路街道办事处,庆云县共辖1个街道、4个镇、4个乡。2010年,东辛店乡撤销,改为镇建制。
1993年8月25日,庆云县进行了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了小郑乡、东郎坞乡、大丁庙乡、板营乡、杨和尚寺乡,其行政区域并入了其他乡镇。1994年5月21日,东辛店乡的四个村庄划归后张乡。1995年6月20日,尚堂乡、常家乡被撤销,设立尚堂镇和常家镇。1997年,庆云县下辖4个镇、7个乡。2000年6月15日,后张乡、大胡乡、大靳乡的行政区域并入其他乡镇。2003年12月15日,设立渤海路街道办事处。2003年至2010年,庆云县的行政区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包括撤销乡级单位,增加街道办事处等,最终形成当前的1个街道、4个镇、4个乡的格局。
《庆云县志》清咸丰四年版本记录了庆云县内的村庄信息,详细列出了104个东乡村庄的名称,涵盖了石家庄、陈家庄、张家庄等多个村庄,为研究庆云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庆云县,明洪武六年于鬲津河北岸庆云乡置县。1964年区域规划调整,庆云县由河北划归山东,县城移至解家集,又称新庆云,而旧址改称庆云镇(属河北盐山县),也称老庆云。庆云县地处两省(山东、河北)三市(滨州、德州、沧州)五县(盐山、海兴、无棣、阳信、乐陵)交界处,北靠北京、天津,是连接华南、华北、东北和北京、天津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进京门户、山东北大门和德州“桥头堡”之称。近十年来逐步形成了“内陆特区”、“北方温州”、“中国商贸名城”、“北方旅游胜地”“山东省改革开放试点县”一张张靓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