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兵车行》中有一句话“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中的“伸...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23:4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8:56
应该是“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查了一下,网上全是“申恨”,而且教学设计里面讲的通假字也只有“耶”通“爷”,父亲。并没提及“伸”通“申”。
百度百科里面对这句分解
11.长者:即上文的"道旁过者",即杜甫。征人敬称他为"长者"。"役夫敢申恨":征人自言不敢诉说心中的冤屈愤恨。这是反诘语气,表现士卒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态。
就单个的字来说:
● 申
shēnㄕㄣˉ
◎ 地支的第九位,属猴。
◎ 用于记时:~时(下午三点至五点)。
◎ 陈述,说明:~述。~斥。~辩。~冤。三令五~。~请。~报。
◎ 重复,一再:“~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 中国上海市的别称。
◎ 姓。
● 伸
shēnㄕㄣˉ
◎ 舒展开:~直。~手(a.伸出手;b.喻向别人或上级要东西、荣誉、照顾;c.指插手)。~张(扩大,如“~张正义”)。
◎ 姓。
由上过见,还是“申”对。
如果说教科书没有错的话,那只能把“伸”通“申”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8:49
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8:47
通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8:47
通“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8:51
其实杜甫当年写的是“伸”字,但他要表达的是“申”的意思。这就要从汉字的发展演变讲起了,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下去,我就是学这些的。
在古代,“申”字先造出来,“伸”字后造出来。这一点可以从《说文解字》中看出。《说文解字》中解释“申”是神名。而解释“伸”则说它“从人申声”,意思是说,“伸”这个字啊,他从的是单人边,发音是依据“申”的。有次可见,申字早于伸字。后来由于汉语言的发展,人们要用语言来表达更多的意思了,而“申”这个字被赋予了太多的含义,如神的名字啦,表达啦,伸张啦,伸展啦,容易语义混淆,所以人们就又创造了一个字“伸”来分化“申”的一部分意思。
那么再来说《兵车行》吧,申这个字在杜甫之前就被创造出来了(如果有兴趣,可以找些资料自己考证一下),但不幸的是,伟大的诗人也会有写错字的时候,他把“申”字写成了“伸”。也就是说现行的两种版本都没有什么错。人教版是尊重原文,原生态再现,而另一种版本可能是唐以后的人在流传杜甫的这首诗时有意无意的更改以求完美,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老师讲解教材 时,那可以解释为“伸”通“申”。
ps:也许不是杜甫老人家写了错别字,可能伸这个字在他的年代也可以有“申”的意思。这些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考证的,既然人教版敢这么用“伸”字,可能就有他十足的说服力的,以我目前的资料还找不到。另外,如果对古代汉语有点兴趣可以找点关于这方面的书看看。这些一般都是大学才开的专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