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共(毛)文件:《印度的种姓问题——我们的立场》第四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01:3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4:42
印度社会的阶级与种姓交织</
公元前2000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虽然孕育了阶级雏形,但并非严格的种姓等级制度。随着雅利安人到来,种姓制度的根源开始显现,进入了社会灵性四阶层时期,即瓦尔纳体系的形成阶段。
婆罗门教封建主义的崛起</中,种姓制度正式确立,每个种姓内部开始专业化分工,瓦尔纳不再单纯代表社会地位,而更倾向于概括性身份类别。然而,种姓与阶级的界限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固化,职业和阶级几乎由出生决定,成为影响人们一生的铁律。
莫卧儿时期,贸易和城市化的发展催生了新的商业阶级,殖民时期则见证了现代无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兴起。农民群体的分化,殖民政策使原首陀罗和不可接触者(如达利特人)大规模进入劳动市场,成为无产阶级的主要组成部分。商人和放债人的种姓背景各异,买办阶层则主要来自贸易种姓和部分刹帝利家族。
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阶级划分</进一步加剧了矛盾,地主、佃户和劳工被明确区分,其中首陀罗小地主和富农群体的崛起,显示了种姓与阶级的复杂关系。婆罗门教的影响仍然深远,对体力劳动的贬低和种姓制度的森严等级,对女性和其他群体构成了持续的压迫。
阶级对立理论与反动政权</中,种姓成为压迫的象征,无产阶级政党以解放为目标,制定纲领反对种姓制度,挑战婆罗门教的主导地位。从新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政党通过意识形态斗争,强化阶级意识,推动革命进程。
种姓问题的革命意义</在于它触及了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根本,是社会变革的重要议题。在后续章节,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一核心问题,探讨其在印度历史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