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5 21: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21:40
在庆元五年(1199年)的己未年间,词人辛弃疾在瓢泉闲居,创作了这首词作。词的灵感源于梦境,以“恨之极”两字概括主题,接下来通过五个部分来表达其深沉的怨愤情感。
起句直指心底最深沉的恨意,谓之“千古以来,恨极之事难以销磨”。接着引用《庄子·外物篇》中的苌弘故事,象征极尽忠贞却遭受冤屈的怨愤,“苌弘化碧”成为其精神的象征。紧接着,辛词以郑人缓为例,讲述了一个同样充满怨愤与精诚的故事,表明即使付出生命,也能化为坚定的信念。
“被怨”三句引用《幽明录》中的望夫石传说,进一步强化了怨愤的主题,而“君看启母”两句则提及夏禹与母亲的故事,展示了不屈的母爱与牺牲。词作中“难敌”七句提及的张难敌化石事,无疑也是对怨愤与执着的深刻描绘。
最后,辛弃疾以庄周梦蝶的典故收束,寓意人生如梦,是非难辨。他指出,自己与蝴蝶之间的界限模糊,如同人生与梦境的交织,揭示了词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
整首词以梦境为线索,通过丰富的历史故事和寓言,展示了词人心中的怨愤与不平,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兰陵王名高长恭(公元541年- 573年),又名高孝瓘,骁勇善战。北齐乾明元年高肃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故名兰陵王。他前后因各项战功被封为巨鹿郡、长乐郡、乐平郡、高阳郡等郡公。据说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敌人,每每打仗都要戴上狰狞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阳,他带领五百骑士,冲过周军重重包围,突入洛阳城下,城上齐兵认不出谁来了,怀疑是敌人的计谋,兰陵王摘下盔胄示之以面容,城上军心大振,很快敌人*撤走。为庆祝胜利武士们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边跳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