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00: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08:06
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实施,尤其在发达国家和中国,这些政策主要通过经济和财政手段来推动。发达国家采用的策略包括自愿协议、能源/二氧化碳税、排放贸易、可再生能源或热电联产生产配额、能源效率标准以及对可再生能源等的直接资金鼓励如优惠费率、赠款、免税措施等。然而,这些政策随着实施情况的不同,也在不断演变。以能源/CO2税收为例,其形式已从单纯税收向“税收+补贴”的转变。许多发达国家将能源/二氧化碳税视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但由于避免影响本国工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一些国家对高耗能部门实行了低税率。为了激励节能技术的发展,同时避免影响本国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许多国家变税收为补贴。这包括对可再生能源和热电联产等高能效技术的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以鼓励其供应和消费。从供应端来说,这包括对可再生能源生产或热电联产相关的各种税收的优惠或减免。英国政府对热电联产的发展制定了税收优惠政策,法国对热电联产企业实施税收减免,美国环保署重申温室气体会对公众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威胁,并呼吁政府加大清洁空气法案执行力度。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成立了由温家宝总理任组长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单位GDP能耗和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的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同时,中国在经济刺激方案中安排了大量资金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和农村民生工程也都注重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在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中国作为一个低收入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国际社会希望哥本哈根会议能够达成积极成果,强调发达国家整体上到2020年应在1990年水平上至少减排25%-40%,非议定书的发达国家缔约方应当承诺遵守具有可比性的定量减排目标,并履行规定的义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技术并提供金融支持。国际社会也期待为遵守规定、金融支持和技术转移建立起恰当的机制和制度保证,使发展中国家能够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不能动摇、行动不能松懈、力度不能减弱,国际金融危机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以化挑战为机遇,达到既保护气候又促进发展的双赢局面。中国将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为保护全球气候系统做出新贡献。
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 (N2O)、甲烷(CH4)、臭氧(O3)等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