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正山”之“金骏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5 15:3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7:33
最近几年在正山小种的发源地桐木,出现了一种新的顶级红茶品种“金骏眉”。可以说,金骏眉是这几年福建茶叶市场上的一个奇迹。2008年笔者在武夷山市调查期间,就陆续听到一些关于“金骏眉”的传闻,三姑度假区的茶叶店,几乎每家都打出了醒目的“金骏眉”招牌。2009年,笔者再次来到武夷山时,不仅原来的红茶厂家生产“金骏眉”,很多岩茶厂家也声称能提供不同价格的“金骏眉”。与传统的正山小种不同的是,“金骏眉”没有经过松烟熏,以“蜜色蜜香”为特色;与正山小种相似的是,正宗的“金骏眉”也必须产于桐木的正山范围内。
2009年5月,笔者来到桐木,经朋友介绍,住在了江墩的“骏德茶厂”。桐木一共有12个自然村,三港是桐木行政村的村部所在地,江墩和庙湾则是其中两个较大的村民小组,也是正山小种的核心产区。桐木的村子都沿着桐木溪分布,一座跨过溪流的石拱桥将江墩分为了上下两片,骏德茶厂属于“桥头上”的一片。在江墩,到处都可以看到“世界红茶的始祖”、“经营正山小种、金骏眉、银骏眉、大小赤甘”的招牌。村民们的房子沿桐木溪分布,大都是自己修盖的二层或三层水泥板房,并且都带有一个院子。由于正值做茶季节,村里总是茶叶飘香,许多人家的门口都停着一部“皮卡”在运装茶叶。目前,桐木村有做茶农户370多户,生产金骏眉的农户200多户,少的仅做十几斤,最多的一个厂生产量约。1000斤。2009年整个桐木村的金骏眉产量只有5000多斤。这几年金骏眉的价格疯了似的涨,从三年前市场上每斤3600元的价格升至今年的10000多元,而且价格还在走高。“物以稀为贵”,金骏眉产量的稀少使之成为村里每家企业和茶农的“看家茶”,都不愿意轻易抛售。作为金骏眉最初的创制者之一,骏德茶厂的春茶还未生产出来,订购的人和电话就络绎不绝;桐木一些茶厂的金骏眉只能在本厂的专卖店里才能买到。一些茶农自产的金骏眉,苦于销售渠道,则被住进村子里的茶商“抢”走,真应验了那句“酒香不怕巷子深”。
传统的正山小种红茶带有一种桂圆香和烟熏味,金骏眉却以“蜜色蜜香”为主要特点。在金骏眉出现之前,桐木的红茶市场十分低迷,以至于许多村民转而从事竹木加工行业,但2005年出现的高端红茶“金骏眉”打破了这种冷清的市场局面,并且带动传统的正山小种红茶迅速火了起来,许多以前做竹木加工的村民又开始重新做茶。现在在桐木村只要一说起金骏眉,每一个村民都能兴致勃勃地讲上半天,都纷纷以“亲历者”的口吻叙述“金骏眉”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下面的版本是笔者在骏德茶厂听到的:
2003年的时候,两位北京常来此地的茶客张先生和阎先生,提出能不能做出比特级更好的单芽茶。当时“元正”考虑到成本太高,并没有立刻做成,这件事一直拖到2005年6月21日。在张、阎二人的鼓励下,“元正”茶业和梁师傅被说动了,于是他们让人采摘了1500米高山的一斤半原生小种野茶的芽头,由梁师傅亲手制作,没有用烟熏,直接发酵,一气呵成。第二天,品评新做成的茶时,竟是一股沁人心脾的蜜香,当下由张、阎二人用了骏德师傅姓名中的一个“骏”字来为该泡茶叶命名。
一市斤正宗“金骏眉”的市场售价大概在人民币1万元左右,而一市斤“正山”范围内的正山小种的市场售价约为500元。人们对“金骏眉”的定位是“面向小众市场的高端红茶”,它的身价远远超过了1718世纪时蜚声海外的“正山小种”。而金骏眉之所以售价高昂,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茶青的成本决定的。桐木关所在地域仅60平方公里,山间野茶数量很少。当地人称野茶为奇种,也就是奇奇怪怪的品种。“金骏眉”的茶青必须是正山范围内’1500--1800米高的奇种,而且只采谷雨前后一周内萌发的芽头,因此产量更为有限。一个熟练女工一天只能采芽尖约2000颗,500克金骏眉约需58000一颗芽尖,需要20多个熟练女工采摘一天。现在金骏眉茶青已经达到了每斤600元,5斤茶青方能做成1斤成品茶。再加上纯手工制作,因此即使在梁师傅家地头上,一斤金骏眉也要卖到9000元。
此外,一首神秘的《骏眉令》也在当地悄悄地流传:
骏眉令
之理:
金银铜,明雨夏,三三见九,九九归一,天赐骏眉落武夷,茶神嗅品不离去。
之性:
清明,一芽:金骏眉,金骏眉冰,金骏眉饼;
谷雨,一芽:银骏眉,银骏眉冰,银骏眉饼;
立夏,一芽:铜骏眉,铜骏眉冰,铜骏眉饼。
之木:
岩上阳坡寻芽头;露采阳收取阴阳;
半阴半阳晾芽青;轻拉重推揉捻坨;
丘盖湿布酵七成;低温无烟慢烘焙;
切记莫做隔夜青;天地人和骏眉成。
五工毕,袋封冰之不化,骏眉冰成;力压型模复焙之,骏眉饼成。
开汤白盏金黄圈,宋采明酵吃蜜糖,兮,神丛矣。
佚士茶人?翼峰?宝山
乙酉年二春
事实上,制作金骏眉的当地茶农几乎都看不懂这一首“古诗”,但正是因为读不懂和看不懂,反而使金骏眉显得更加神秘和尊贵。笔者曾问梁师傅的长子梁天梦——他本人也是一位制茶能手,诗中的“三三见九,九九归一”是什么意思,他说他也不懂,可能是为了押韵。“银骏眉”和“铜骏眉”也并非如诗中所言采用一芽,而是分别采“一芽一叶”和“一一芽两叶”为茶青。采摘茶青的时间也跟金骏眉差不多,都集中在5月初至6月上旬这一段时间,所谓“明雨夏”也是为了对仗的工整和押韵。“之术”倒是基本概括了金骏眉的制作工艺,但开头首句“三三见九,九九归一,天赐骏眉落武夷,茶神嗅品不离去”,以及结尾一句“宋采明酵吃蜜糖,兮,神丛矣”则与金骏眉本身没太大关系。事实上,这起首两句套用到任何一种茶都是可行的,其目的只是为金骏眉的高贵出身找到符合“天命”与合理的解释。
受利润的驱使,金骏眉的茶青原料从桐木扩大到武夷山全市和闽北各县市,甚至外省,并在2009年达到顶峰。这些茶产区都纷纷按照金骏眉的制作工艺生产这种特级的“无烟小种红茶”,山寨版的金骏眉产品良莠不齐;在外地市场上甚至还出现了直接用坦洋工夫和政和工夫换个金骏眉标签包装上市。笔者在武夷山调查期间,三姑度假区的茶叶店几乎都声称能提供金骏眉,价格最低有200元左右的,最高则有上万元的。这正与17--18世纪,周边地区纷纷仿制正山小种的情形相似。
那么,究竟何谓正宗的金骏眉?笔者曾就此问过金骏眉的创始人之一——梁骏德师傅与阎先生,他们都认为只要严格按照金骏眉的制作工艺制作出来的红茶都可以叫做金骏眉,但是应当注明产地,比如究竟是木的金骏眉,还是邵武的金骏眉,或者是建瓯的金骏眉……
因为桐木是金骏眉的原产地,最好的金骏眉都产自桐木,其他地方的金骏眉口感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桐木产的。他们二人对金骏眉的解释应该是较为朴实和诚恳的。但在武夷山茶叶界及媒体的报道中,已经对正宗的金骏眉进行了界定,区分正宗金骏眉与山寨金骏眉的关键在于茶青,即桐木当地正山范围内150O—1800米高的奇种,且只采摘一个芽头。由于“金骏眉”的工艺是可以传播和复制的,但其原材料的产地“正山”却是固定的、有限的、可控制的,因此只有限定正宗金骏眉的产地,才有可能将金骏眉限定在一个有限的地域范围内,和一个有限的利益获得群体之中。
萨林斯在《历史之岛》的开篇即引用格尔兹(Clifford Geertz)的观点,其大意是说:一个事件是一个普遍现象(general phenomenon)独一无二的现实化,是一种文化模式的偶然(contingent)实现。历史乃是根据意义图式并以文化的方式安排的,在不同社会中,其情形千差万别。但也可以倒过来说,文化的图式也是以历史的方式进行安排的,因为它们在实践展演的过程中,其意义或多或少的受到重新估价。
从正山小种到金骏眉,每一次实际的变迁都是一次文化的再生产。正山小种的起源,最初是当地茶农不小心“做坏的红茶”,但却意外地受到海外市场的青睐,于是本地人通过外来认同与物质手段相结合的方式,确立了桐木正山范围为“最好的中国红茶”的产地。这是“正山”作为文化范畴的第一次生产,完成了其由“最差的茶”到“最好的茶”的意义转换,并建构了一套空间等级制的文化图式;而诞生于正山小种发源地的金骏眉,特别强调其出生的“正山”这一地域范围,则是以固有的文化图式去开辟高端红茶市场,实现了“正山”作为文化范畴的第二次生产。将这两次事件置于当地历史发展的背景来看,正山小种的诞生是源自一次偶然事件,金骏眉则是有意识地对“正山”结构进行复制和模仿,但金骏眉的成功却也颇出人意料。当其在市场上获得空前的成功后,当地人又回过头去对金骏眉事件不断地进行“文化的阐释”与“历史的叙事”,导致其意义小断地加深加厚,并进而在当地形成一种新的“结构”。
萨林斯对“文化”有这样一段解释:义化概念与现实行为之间被客观化的差别,本身在实践中是不真实的,从理论上说也是荒谬的。所有的实践都具有理论性,实践通常都是发端于行为者本身的概念以及他们的存在客体——某一先验系统的文化分支与价值——的概念之中。
以这样的眼光来看,“正山”作为一个文化概念,在文化与实践、历史与现实、文化图式与结构几组概念之间建立起了对应关系。正山小种与金骏眉背后的“正山”所指的地域范围虽然完全一致,但其文化意义却是在实践中被不断操演和变化的。前者是为适应市场而建构的文化,后者则是对文化范畴的利用,再去推动市场。这正如萨林斯所说的,“当事件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它只是‘神话夕,但当它第二次出现时,它就成为历史了”。文化恰恰是连接于过去和现在之间的,以过去为依据而对现实状况的组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