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08: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08:06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据1990年人口统计约为1548万,到2000年已增长至16178811人,之后持续增长。主要聚居地在广西,包括柳州、来宾、河池等地,云南有约100万人,主要集中在文山州、红河和曲靖。广东、贵州和湖南的部分地区也有壮族分布。
壮族地区的地理环境独特,石灰岩广泛分布,形成著名的岩溶地貌,如桂林山水和阳朔山水。海岸线盛产珍贵海产,特别是南珠。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农业以种植水稻、玉米和薯类为主,果品丰富,森林资源丰富,名贵木材如柳州杉、银杉和樟木等。特产如三七、蛤蚧和茴油享有盛誉。
壮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南北两大方言。虽然曾使用过以汉字为基础的“土俗字”,但并未普及,主要用于书写经书、编山歌等。1950年代后,*专家创制了拉丁字母的壮文,但推广并不广泛,目前尚未在教育系统中普及。
历史方面,壮族的起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岭南的越人,与西瓯、骆越等民族有密切联系。在历史长河中,壮族经历了汉化、唐朝岭南道的设置、宋元明清时期的羁縻州县制度,以及多次反抗封建压迫的起义。壮族在抵抗外敌、*斗争和抗日战争中都有卓越贡献。壮族艺术方面,壮戏、铜鼓和壮锦是其独特文化的表现,壮锦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
壮族(旧称僮族,壮文:Bouxcuengh)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秦以来,壮族先人历代分别称为西瓯、骆越(雒越)、南越、濮、僚、俚、溪峒蛮、乌浒,在宋代史籍中始称为“撞”、“僮”、“仲”,明清时也有称为僮人、良人、土人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僮”与“壮”同音),直到周恩来倡议在1965年改“僮”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