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08:1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8 00:37
白起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将军,他的一生中带领着军队征战了好多国家,一共屠杀掉了六个诸侯国多达上百万的士兵。那么白起的一生有什么战绩呢?他又是如何实现这种杀戮的呢?看完下面的文章,你就会发现,长平之战中杀掉的赵国军队的40万投降的士兵,都不算什么大事儿。
秦昭襄王制定了击败敌人图谋天下的策略。
为此他继续实行了商鞅变法所实行的军队功劳的制度,平民百姓出身的白起于是出现在了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他刚开始在下面打仗,后来,就有了一点成果,白起看起来很斯文。秦昭襄王看见他的时候,几乎都不敢相信他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勇猛将军。
长平之战的大结局大家都知道了,白起不仅杀死了赵括,还活埋了赵国军队投降的士兵40万人。后来唯一能够与秦国互相对峙的赵国军事力量也被消耗殆尽。到了战国的后期,能够与秦国相对抗的诸侯大国,只剩下齐国,赵国和南方的楚国,但是白起的横空出世,率领着秦国的军队先后对楚国。赵国进行横扫千军的打击之后,他们两个国家的有生力量也几乎全部被消灭。
战国时期7个国家的人口大致2000万左右。男人1000万左右,能够参战的男子500万左右。白起连续进行了30年的进攻和杀戮。有明确记载,诸侯6个国家被白起杀掉的军队就在百万以上。这也使得其他6个国家的军事势力迅速衰落。白起最擅长的是突击战术,他设计出了闪电攻击战术。他冷酷,做事果断。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8 00:39
因为白起这个人非常懂得审视时机,用兵如神,而且当时秦国的军事能力也非常的强。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8 00:40
战神白起能在30年间屠掉六国百万大军是因为秦国强大的实力和白起个人的军事能力。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历史的发展趋势。春秋战国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战乱,早就应该到了天下统一的趋势。秦昭襄王继位之后,本来他是有一统天下的机会。因为他身边有白起这样优秀的将领,秦国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但是邯郸之战的失败,打破了秦昭襄王统一天下的梦想。白起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将领,六国之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将领是白起的对手,他就代表着秦国最高战力。
战神白起在30年间屠掉六国百万大军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如果说白起打败了六国的百万大军是一种比较准确的说法,当时春秋战国连年的战乱,各国的人口已经大幅的下降。战国七雄加起来的总人口也不过两千万之多。而且这个时期的战争,通常不会杀戮太多的人,只是把他们当做俘虏,愿意归降秦国的就留在秦国,不愿意归降秦国的就放回原籍。
在长平之战中坑杀了赵国40万人,也是一种不太靠谱的说法。当时的军队在报军队数量的时候就会都会报高一些,就是为了震慑住敌人。所以当时赵国参战的部队根本就达不到40万这么多。当然对于长平之战战争的经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你的看法就是你的看法,你的看法无法无法代表历史的真相,历史的真相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战争是一场不公平的游戏,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一个将军在统领百万大军的时候,他得到的绝对不仅仅是至高无上的权利。还得到了许许多多的敌人。在这场残酷的斗争中,他必须狠下心来,孤注一掷的战胜敌人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白起在战国时期虽然杀了很多人。但是我们不能从人性的角度来对白起的行为作出评判,因为这是一场战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8 00:38
白起有一定的军事指挥能力,他主要是依靠秦国强大的军队和先进的武器,灵活运用战术才先后打败了六国的大军。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8 00:35
白起依靠过人的胆识和惊人的谋略,以及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战术,使得他能够在短短三十年间就屠杀了六国百万大军,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威名。
白起最擅长的便是突击战术,他认为传统的马车方阵及重兵为主的作战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秦国军团的大规模战争需要,因而,他主张用铁甲骑兵队为先锋和中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第一次进攻时就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白起认为,对付缺乏马匹且长于步战的东方诸侯,这种战术最有效。为此白起设计出轻骑兵闪电攻击战术,他还从西戎及北狄境内购买了大量的军马,配合马上的准确快速箭术训练,最终组成了秦国的快速攻击军团,使秦军一次次成为战必胜、攻必克,以少胜多、完成大规模战役的无敌军团。
在这一系列使人眼花缭乱的成功军事战役中,白起除了依靠自己打造的快速军团以外,还有自己领悟到的一套战术,即以“把优势力量集结起来,逐个击破敌军势力”、“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在运动战中创造时机歼灭敌军”为战术目标,基本扫除了阻碍秦国统一天下的各个诸侯大国的军事力量。
白起凭借着冷酷、果断、干练、锋锐的个性;凭借着他的快速进攻的闪电战术;凭借着秦昭襄王对他的信任,青年的白起就用他的智慧和热血,用了三十年多的时间为秦国大规模的开疆扩土做出了无数次的征战。秦始皇后来能够统一天下,也正是依赖于白起打下的这一系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