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05: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9 14:42
效益工资的主要来源是根据考核的上缴款项或实现的利润,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提取和分配。在分配过程中,确保职工的利益占主导,企业收益相对较少,以此激励员工积极为企业创造效益。
对于实行责任成本控制的单位,效益工资分配方案通常基于三个层次:特殊效益、责任中心和非责任中心,分别设定基数进行分配。而对于那些未实行责任成本控制的单位,分配则通过系数确定,依据职务、水平、责任、岗位难度、工种类型和工作环境等因素设定系数,并通过群众评议来确定最终方案,对主要领导人、副职、管理人员等不同职位设定不同的系数。
公司对传统的工资制度进行了创新,采用“岗技工资制”,以动态管理确保其激励效果。这种制度强调岗位工资与劳动人事制度的配合,技能工资根据员工的能力、技能等级以及原有的工资水平设定,着重向一线和复杂岗位倾斜,鼓励员工提升技能和工作能力。
工资总额与企业效益挂钩,个人收入取决于个人贡献。营业员的技术等级津贴则通过考核发放,体现绩效。同时,做好内部的分配基础管理工作,以经济效益作为分配依据,服务质量作为奖惩标准,每月都会体现出来。
在处理企业内部员工工资关系时,充分考虑岗位差异、技能差异、责任差异和劳动绩效,合理拉开工资差距,确保一线员工得到倾斜的待遇,促进整体工作的协调和效率提升。
中国企业中按经济效益状况支付职工的工资。通常是在职工基本工资以外,按个人劳动贡献大小同经济效益水平挂钩而上下浮动的。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个人劳动积极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