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教为例,佛法如同大学课程,包含了低级课程、高级课程两大类,低级课程叫“世间法”,教导大家如何改善当下的生活,拥有幸福人生,可谓“财智双赢”。这样的结果又叫“人天福报”或“龙天福报”);高级课程叫“出世间法”,教导大家如何使自己的生命升级换代,最后离开地球,去到更高维度的空间去生活,在那里,人的寿命延长(最短是地球的900万年起),能力增强(类似地球上认知中的神仙),继续修行并成为更高层次的生命体(超凡入圣),这样的结果又叫“解脱生死,超越轮回”。所以佛教着眼于来生、今生和来世的修行。
世俗道德则不然,它们侧重于眼前,也就是今生,也强调善行及伦理,而且因为只看今生的缘故,所以不够完善*(佛教称为“不究竟”),不是佛法,是善法,若有信仰补充,自然是最好的结果
当代中国宗教信仰与世俗道德是非此即彼的吗
不是。是相互依存、彼此完善。以佛教为例,佛法如同大学课程,包含了低级课程、高级课程两大类,低级课程叫“世间法”,教导大家如何改善当下的生活,拥有幸福人生,可谓“财智双赢”。这样的结果又叫“人天福报”或“龙天福报”);高级课程叫“出世间法”,教导大家如何使自己的生命升级换代,最后离开地球...
科学是否可以取代宗教成为人民的信仰?
因此我认为两者并不是水火不容的状态,反而是相辅相成的状态,加上古代历史的影响,人们对于宗教往往会产生很强烈的探索心理,加上宗教种类颇多,不乏有科学者也是其中一员。这说明科学并没有强大到可以取代宗教的地步,如今的科学发展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当科学发展到极度强大的地步或许才有可能消灭宗教的...
无神论者写给无神论者的宗教成功秘密
一旦我们不再感到需要非此即彼地做出选择,即要么在宗教面前五体投地,要么对宗教进行诽谤诋毁,我们便能更自由地发现,宗教实乃天才概念的宝库,借此或可舒缓世俗生活中某些最源远流长却又未予有效关注的痛苦。 接下来作者便从群体(愿意融入群体)、和善(对他人友善,践行道德)、教育(教育是否可以替代宗教,如何改进教育方...
人信仰宗教的缘由 --透过《约伯记》的隐喻看
我们敬奉上帝是因为他是宇宙万物的主宰,而不是因为他能带来什么好处,所以,若我们信仰上帝是因为寻求保佑,那么我们的信仰是经不起考验的。 所以从这里看,约伯的受难和我开头所说的一样,从某一个角度看,是正面的,向人们阐明什么是真正的信仰上帝,什么是真正坚定的信仰。信仰的本质应该是摒弃一切功利主义,不是为了寻...
我与宗教的二三事
直到现在也没得到答案。其实对宗教的态度,至今我都是把它当成一种文化去尊重它,了解它,而且它的很多思想理念和行为准则都很值得敬佩,但要说完全相信它的一切(比如说神的存在),可能有些困难。第二近距离接触到的宗教是佛教,也就是本次五一假期去参访佛教寺庙时接触到的。其实最早从身边感受到...
什么是存在主义?
祈克果认为人的堕落也是一种非理性的跳跃。然而另有一种跳跃,就是信仰的跳跃,同样不能从处境中推演出来。当人面临致死的疾病或是无法克服的焦虑,信仰却能帮助人克服。 在克尔恺郭尔的理论中,信仰跳跃有三个阶段,但是这些阶段不是时间上的那种阶段,而是包含美学的、伦理的和宗教的,这三阶段彼此间相互联系,无法清楚...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4、有二元思想,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容易极端,敌视其他文化。 5、注重契约,对宗教虔诚,大多数人安分守己,不过多追求世俗成功,面对困难很容易屈服。 6、每个人都要独立奋斗,不能指望别人,也无义务帮助别人,年轻人不能啃老,老年人不能得到子女照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在西方,信仰和科学是怎么调和的?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有些东西不是那样非此即彼的,虽然科学和唯物已经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但人远没有也不可能达到无所不知的境界,科学不能解释的,只能寄希望于宗教或迷信,这样才能达成人认知的完满,科学是对已知的看法,而宗教是对未知的看法,两者并不矛盾。
论信仰与幸福的关系
这种信仰以灵魂观念为核心,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为特征;二是宗教信仰。这种信仰以神的观念为核心,以主神崇拜为特征;三是哲学信仰。这种信仰以人自身为核心,以真理、主义、学说崇拜为特征。“其间尚有大量的非此即彼、或此或彼的中间环节,以及由这些形态衍生的信仰现 象。”[1] 作为人类最一般、最普遍...
哲学高手进!会有唯物主义又信仰宗教的吗?这种算二元论吗?
这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依然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只不过把唯心主义的神换成了物质,把灵魂换成了肉体,其实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这不是二元论,而是个人的多重信仰。“N元论”这类概念的适用范围是某一种理论,跟人的信仰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