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5 19: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22:13
马塘村男丁外流,和女子嫁入一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它不像其他村的男丁外流那样,往往是集中于一两处,而是四方分散,范围遍及新昌、杭城、临安、上虞、余杭、绍兴、诸暨、余姚等地。而且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马塘村的男丁外流和女子嫁入集中在道光二十年前后,可以说是形成了一个“出入热”。此前,《宗谱》中无此记载,到光绪之后也很少有这样的情况。尽管不能下结论说,马塘村所有移居外地的男丁和娶入外县女子的,都是从事“沿门卖唱”的人,但也不能说与卖唱毫无关系。因为马塘村移民的落脚之地,有不少正好是在以后“落地唱书”流动演出路线上的重点活动区,这不可能是偶然的巧合。
如客居杭城的金永栈,把他次女嫁到余杭小东门陈家庄。陈家庄是1906年艺人们把“落地唱书”搬到舞台的首演地之一。从年龄上推算,该女应在此前早已嫁到那里。于是便产生了这样一种可能:嵊县老家的唱书艺人一到陈家庄便受到盛情款待。当时唱书艺人都很喜欢去那儿,曾有“到陈家庄一宿三餐招待”的口头传说。由于那里有乡亲执地主之谊,去落脚的艺人越来越多,遂使陈家庄成为小歌班第一次上舞台的一方之地(关于陈家庄,经查今余杭县无此地名,只在余杭镇有陈家弄。马塘《宗谱》所记余杭小东门陈家庄,可能因城郭建设扩大而并入镇内,并改名。)
又如 金永辉卒葬地临安县金岫村。据《杭州市戏曲志》:金岫村有不少来自嵊县的移民。从二十年代起,这里就有自己组织的男子“的笃班”出现。1931年出现“四喜堂”男女科班,1933年又办起了著名的“鲁家班”女子科班。我们注意到二十年代初这里有自己组织的男子“的笃班”,如果这些移民中没有较多的落地唱书艺人是不可能的。
根据这些资料,已经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即马塘村的“沿门卖唱”从清道光初年就已经开始,至清道光二十年,已走向外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