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意义和地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5 20:0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2 14:16
一、内涵
1.供给侧改革基本内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提升供给质量,通过改革手段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满足人民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中国供需关系存在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过剩产能成为经济转型负担,供给体系与需求侧不匹配,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因此,供给侧改革着重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寻求经济发展新动力。
中国的结构性问题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这六个方面的问题相互关联,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解决。
2.农业供给侧改革基本内涵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让农民生产的产品,包括质量和数量,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
中国农业经济总量平衡问题突出,但结构性问题更为严重。需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结构,调减玉米种植面积,调整生猪、牛羊、渔业生产布局,提升粮食产能,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供给侧改革面对的六类结构性问题,在农业领域均有表现。推进结构性改革,是兴农之要。当前农业面临诸多矛盾和难题,但“病根”都出在结构方面。农业供给侧主要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包括经济增长方式落后、市场机制不完善、经营主体不健全、产业体系不完善、产业链缺乏有效整合等。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跃升,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问题,有利于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区域范围的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研究范畴与全国层面的农业供给侧改革研究范畴存在差异。在国家层面,保供给是首要任务,而在地方,重点放在调结构、提质量和增加收入方面。
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业现代化研究的辩证关系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农业现代化研究的侧重点存在差别。农业现代化是系统工程,与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与世界经济走势联系。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涉及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等多个方面。农业现代化是供给侧改革的基础,当前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抓住机遇,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农业区域布局,形成合理的农产品供给体系。
二、现实意义
适应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提高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三、性质和历史地位
现阶段我国农业供给侧问题的实质是制度变迁滞后。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与改革要突出改革推动和战略性结构调整,处理好政府干预与市场主导的关系,建立“四位一体”农业供给侧治理架构。
农业供给侧改革要对生产要素进行创新性重组及改良,对管理及制度进行创新,降低交易成本,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农业生产在“质量、效益”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