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罗振玉公馆里文物收藏的那些事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5 18:2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5:15
罗振玉是近代中国学术史上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在学术上他集甲骨金石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农学家、出版家、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敦煌学家、历史档案学家、书法家及书法史家于一身。在诸多学术领域中有着开创之功和奠基之劳,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国学大师。1928年,罗振玉从天津迁居旅顺,1940年病逝。今年是罗振玉诞辰150周年,旅顺地方史志研究者李华家通过与罗振玉的后人交谈,走访旅顺知情的老人,为大家讲一讲罗公馆里发生的那些事儿
罗老爷子有脾气
罗允康老人印象最深的是曾祖父罗振玉为人性格耿直倔强,脾气暴躁,全家人都惧怕他。只要他从长春一回来,家中老小都大气不敢出,说话都小声小气的,每个人 都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尤其女孩子绝对是笑不露齿。他规定孩子们只能在书屋和公馆之间空地上玩耍,晚辈们每天早晚两次给长辈请安,这是一成不变的。罗老 爷子有时高兴,就把男孩抱在怀里,让老太太分给孩子饼干、江米条吃,告诉孩子们都不要哭不要闹,那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坐在老爷子的怀里,对小女孩来说 那是一种奢望。
罗振玉非常传统,对外来的东西很排斥。他竟然规定家中不准使用洋火(火柴),必须使用打火石。大人孩子都不准穿洋布做的衣服,不准穿毛衣。直到去世他脚上 穿的还是棉布缝的袜子,洋袜子再好也不穿。每当他去长春时,家里的大人孩子都有一种解放了的感觉。罗允康的妈妈陈文珍可以偷着到街上买毛线给孩子织毛衣。
罗振玉抵制洋货,但是对先进的教育他是接受的。解放前,罗家的孩子从小都在家中念私塾,到了上学的年龄就到日本人办的学校读书。
孙子辈中他最得意的是长孙罗继祖,连名字都是他给起的,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他是希望孙子能够继承祖业。膝前喜有读书孙,清白家风望汝存,罗振玉对长孙 的怜爱、期望以及对孙辈承继家学、祖训的欣慰在这平实的诗句中自然洋溢。罗继祖小时候每天都陪伴在罗振玉的身旁,后来,同辈人中在学术方面属他成就最大。
溥仪到过罗公馆
与罗允康交谈中,她讲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情,那就是溥仪曾到过罗公馆。这件事情在笔者读过的有关介绍罗振玉的文章里从来没有看到,也从来没有听说过,为了慎重起见就此事笔者两次和罗允康老人交谈。
根据现有资料可知溥仪曾两次到过旅顺。第一次是1931年11月20日到1932年3月6日,这段时间先后住在大和旅馆和肃亲王府。出入是被限制人身自由 的,不可能去罗公馆。溥仪第二次来到旅顺是1935年1月21日到1月26日,溥仪以避寒为由,由新京(今长春)来到旅顺。他这次来的真实意图是要废 掉皇后婉容,打入冷宫,留居旅顺。但是婉容坚决不来旅顺,加之关东军司令部不同意,没有成行。溥仪携皇后去旅顺的告示早已下发,溥仪无奈,只好一人前往。
溥仪第二次来旅顺的第四天上午去了大和旅馆和肃亲王府看看他曾经住过的地方。当时正赶上70岁高龄的罗振玉在家养病,溥仪便前去探望。罗家得到消息后一阵 忙乱,为迎接圣驾,罗振玉在病床上布置迎驾事宜。一是所有的女人不论大小都被集中在一楼左面的一个房间里,不准见皇帝,不准出声音;二是全体男人不分 老幼全部换上正装长袍马褂,从大门外一直跪到二门口,跪迎跪送;三是马上为皇帝准备一把铺上黄色缎布的椅子。溥仪进屋时,病中的罗振玉只能勉强爬起来在床 前叩谢皇恩,可见罗对皇上的愚忠。
罗允康说,她在挡着帘子的玻璃门里偷看溥仪,他走路的姿势和舞台上皇帝走的戏步是一模一样的。这件事情为什么在罗继祖写的《我的祖父罗振玉》一书中一字未 提?我想很可能是罗家后人不愿提及罗振玉和溥仪之间那些事,特别是参与策划伪满洲国和出任监察院院长一事。这毕竟是罗振玉作为一代文化大师一生中的污点, 也是他留给后人的遗憾。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出于个人偏见几次提到罗振玉大都是贬多褒少,也没有提过这件事。近日与大连近代史研究者刘勇交谈,得知他的藏书中有溥仪巡视旅顺在床前慰问病中罗振玉一事的记载。
罗家人的善举
罗振玉虽然脾气暴躁,但心地善良。罗允康老人说:那时候,有一个来罗家要饭的女人,40岁左右,她的丈夫出海捕鱼遭遇风浪遇难,剩下她领着6个孩子。管家边连山每天中午都把吃剩的饭菜送给他们吃。时间长了,管家就说,你要饭总不能只要一家啊。那女人说:我要见罗老爷子。管家告诉他罗老爷子不在家,去长春了。过了一段时间,罗老爷子回来了。管家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他,罗振玉就让叫他们进来。
罗允康说:那个妇女领着孩子跪了一屋子,怀里还抱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大冬天的,破棉袄棉花都露在外面。她第一次知道什么叫穷人。
罗老爷子说:都起来吧,问那孩子的妈妈怎么个情况,这孩子都是男孩吗?最大的多大能不能干活?了解情况之后,罗振玉说:从现在起你每个月到我家账房领生活费,你要把孩子抚养成人。1940年6月19日,罗振玉去世,那个女人带着孩子到罗家跪在灵前失声痛哭。
在罗允康的记忆中,还有一件事情使她不能忘怀。解放前,太阳沟有一家印刷厂叫墨砚堂。罗振玉整理的书稿大都在那里印刷,厂家负责送货上门。一次,一个小搬运工扛着很重的一箱子书上台阶,不小心一头摔倒血流满面。罗振玉对搬运公司的负责人说:赶紧送医院包扎。后来,由于当时没有扎破伤风针,伤口感染得了败血病,不久那个小搬运工就死了。罗振玉得知这件事情后,反复念叨这个孩子不该死啊!他让管家送去一笔抚恤金。管家说:他的抚恤金应该是搬运公司负责。罗振玉说:不管怎样,他是给我们罗家干活摔伤致死的,我们有责任抚恤他的家人。这件事情,在罗继祖写的《我的祖父罗振玉》一书中有简短的记载。
2014年,笔者拜访了93岁高龄的唐吉德老人,他当年专门负责给旅顺工科大学和罗公馆送菜。在老人的记忆中,老罗家人和管家都很善良和气,有时送菜正赶上吃午饭,管家就问,小伙子吃饭了没有,没吃饭这有白面馒头。
读罗继祖写的《我的祖父罗振玉》一书可知罗振玉热心帮助穷人,救荒赈灾是由来已久的。1917年,河北、山东、河南几省闹严重水灾,罗振玉以变卖物品所得的两万元助赈,又写篆书四尺对剖条幅一百张,每张卖10元,用于救灾。
罗家的善举,不仅体现在赈灾和救济穷人上,还体现在几代人的捐献上。
1948年,罗继祖整理大云书库劫后图书10万余册,政府有关人员就书籍如何处理征求罗家的意见,这批图书字画是你们家的,你们打算怎么办?丁老太太和家人研究之后决定全部无偿献给政府。
罗振玉的小儿子罗福颐是有故宫四老之誉的文物学家,他将毕生集藏的古籍和文物总计200余件捐给了故宫博物院。上个世纪90年代罗福颐在临终前,向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罗随祖交代,要把一件清宫旧藏的元代大书法家顾信的楷书写经捐给故宫博物院。他觉得只有将重要的文物捐献给国家,才更能够妥善地保存。罗 随祖整理父亲遗物时,因为祖父罗振玉的文物多在旅顺,所以罗随祖又将跟祖父相关的部分藏品捐给了旅顺博物馆。
2008年7月5日,84岁爱国华侨罗昌霦在亲属的陪同下,专程从美国来到大连,向旅顺博物馆捐赠其伯父罗振玉的书法作品及清代海派著名画家任伯年的花鸟画等珍贵文物12件。此次罗昌霦捐赠的文物,有罗振玉的行书作品和罗振玉作跋的建昭行镫铭文拓本。曾有人高价收购这些文物,但罗昌霦执意要捐给博物馆。罗家人一次次将藏品捐献出去,化私藏为公藏,是值得人们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