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脑潜力的开发作者简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5 18: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18:31
萧静宁,1934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是一位具有深厚学术背景的学者。作为武汉大学哲学系的教授,她同时也是九三学社社员和中国生理学会的资深会员。她的教育历程始于1963年,那时她在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完成了生理学研究生的学习,她的毕业论文《“足三里”等部位刺激的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研究》发表在《北京医学院学报》1964年第1期,标志着她在脑科学领域的初步探索。
萧静宁在学术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在武汉医学院(现代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武汉大学生物系长期从事生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82年底,她转至武汉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教研室,开始了她在哲学与科学方*研究领域的深入探索。1986年,她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晋升为教授,专业领域主要集中在脑科学与认识论上。她的学术贡献显著,代表作《脑科学医要》(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广受关注,此外,她还参与编著了多部学术著作,发表的论文超过三十篇,覆盖了《哲学研究》等权威期刊。
在忙碌的学术生涯之外,萧静宁也有自己的业余爱好——音乐,这为她的生活增添了艺术的色彩。她的座右铭“自信、执著、进取”充分展现了她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和对知识的热爱。她的故事激励着人们挖掘和开发自身潜力,追求知识与智慧的无限可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18:31
萧静宁,1934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是一位具有深厚学术背景的学者。作为武汉大学哲学系的教授,她同时也是九三学社社员和中国生理学会的资深会员。她的教育历程始于1963年,那时她在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完成了生理学研究生的学习,她的毕业论文《“足三里”等部位刺激的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研究》发表在《北京医学院学报》1964年第1期,标志着她在脑科学领域的初步探索。
萧静宁在学术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在武汉医学院(现代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武汉大学生物系长期从事生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82年底,她转至武汉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教研室,开始了她在哲学与科学方*研究领域的深入探索。1986年,她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晋升为教授,专业领域主要集中在脑科学与认识论上。她的学术贡献显著,代表作《脑科学医要》(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广受关注,此外,她还参与编著了多部学术著作,发表的论文超过三十篇,覆盖了《哲学研究》等权威期刊。
在忙碌的学术生涯之外,萧静宁也有自己的业余爱好——音乐,这为她的生活增添了艺术的色彩。她的座右铭“自信、执著、进取”充分展现了她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和对知识的热爱。她的故事激励着人们挖掘和开发自身潜力,追求知识与智慧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