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是否善事要多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6 04:4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8:30
楼主好像当年的梁武帝,楼主需要看看梁武帝和达摩祖师之间的谈话:
达摩是在梁普通七年(526年)九月二十一日渡海来到梁朝广州的,当时的广州刺史萧昂也是个佛教徒,对达摩到来热烈欢迎,并及时奏报梁武帝,梁武帝听说达摩是印度佛国来的高僧,极为高兴,立即下令要萧昂派人护送达摩来南京。普通八年十月一日达摩抵达南京,稍事休息后,梁武帝亲切接见了他,对古印度佛教和禅学共同进行了探讨,许多佛教典籍对此都有记载,现将《五灯会元》中一段话,摘录如下:
帝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祖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祖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祖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祖曰:“不识”。帝不领悟。祖知机不契,是月十九日,潜回江北。
达摩与梁武帝论禅这段话,以我对禅学的肤浅理解,认为主要有以下五层意思:一是梁武帝问达摩,我自从当了皇帝后,写佛经,造佛寺,培养发展僧人,不可胜计,同时还多做善事,广结善缘,净身持戒,敢问有何功德?按照世俗看法,应该是有大功德的。普通信众那怕在佛寺功德箱内投下一文钱,都说有功德,何况梁武帝投入那么多钱财?!出乎常人意料的是达摩竟说:“这些并没有甚么功德”。二是梁武帝大惑不解,于是质疑问道:“何以没有功德?”这就关系到对“功德”这个概念的理解了,达摩说:“这些只是世间的福德,因为福德与功德不同,外修诸事的有漏善只是福德,倘若不能自己内证得自性即是无功德。”因此,布施、念佛、造寺等,虽然都是做善事,都能得到因果福报,但单有福报而无功德。终不可能出离生死苦海,正如禅宗六祖惠能《坛经.忏悔品》中说的:“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又怎能成佛呢?三是梁武帝接著追问:“甚么才算真功德?才能修行成佛?”达摩说:“真正的功德是“净慧智圆、体自空寂”就是说能自见真如自性就是功,能视一切众生平等就是德,念念之间没滞碍,常见真如本性、本自具有的真实妙用,这就叫功德。功德原本在法身中,不在修福的事上求。一句话:心即是佛、佛在心中。功德是要靠内心修炼、明心见性、方成正果。心若背觉合尘即是众生,心若背尘合觉即是佛,从而达到精神永驻万劫不变的最高境界。四是梁武帝又问:“得道高僧至高无上的真理圣谛,第一义谛的境界是甚么”?达摩说:“境本非境,界亦无界,世界本是空廓无相,也无圣道存在的境界。”五是梁武帝听了茫然不知所云,于是咄咄逼人直问达摩道:“既然无圣,那么现在与朕说话的人是谁?!”他那知在达摩眼里“本来无一物”那里有甚么皇帝?!虽然如此达摩还是菩萨心肠,因势利导,指点迷津的说道:“不识”多么充满禅机智慧的回答呀!意思是说:我本非我,你亦非你,世界本来便是空寂、圆融、清静、妙密的无相。《金刚般若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梁武帝如能感悟到这个层次就功德圆满了,可惜梁武帝执著有为,心存邪见,不识真正法性。(转载:心即是佛 佛在心中—— 梁武帝与达摩谈禅 作者:涂继文 文章来源:香港佛教月刊583期 2008年12月)
所以,楼主如果了福报功德而去做,无形中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枷锁,反而造成很多矛盾麻烦。所以,楼主要以明心见性,增长智慧灭除烦恼为目的。希望楼主能改变心态去做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8:36
金刚经云:若菩萨不住相布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
用智慧之心去做善事
念念之间都是功德 念念之间都是福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8:33
都好,既要多做善事,也要净心,多读诵阿弥陀佛佛号。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8:36
你既然想要学佛,自然应该学习佛陀本身值得学习的地方啊!佛陀或者说释迦牟尼,他值得你学习和追随的,难道只有行善吗?行善的话,不需要宗教,很多好人都在做,很多宗教都在做。
想要多的心灵的宁静,就该去寻找获得心灵宁静的方法。不能南辕北辙。
推荐你读一下《生活的艺术》在觉悟之路网站上有全文。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8:34
佛可以宽容任何一个人,只要世间再无尘埃得到永恒,这就是我佛的宏愿。佛是导人向善,佛一心想把人的心魔净化可是连连失败,佛当心魔入凡尘给人类带来一场浩劫,于是大量宣传佛理让世人学佛净化心境导人向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8:33
楼主好像当年的梁武帝,楼主需要看看梁武帝和达摩祖师之间的谈话:
达摩是在梁普通七年(526年)九月二十一日渡海来到梁朝广州的,当时的广州刺史萧昂也是个佛教徒,对达摩到来热烈欢迎,并及时奏报梁武帝,梁武帝听说达摩是印度佛国来的高僧,极为高兴,立即下令要萧昂派人护送达摩来南京。普通八年十月一日达摩抵达南京,稍事休息后,梁武帝亲切接见了他,对古印度佛教和禅学共同进行了探讨,许多佛教典籍对此都有记载,现将《五灯会元》中一段话,摘录如下:
帝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祖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祖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祖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祖曰:“不识”。帝不领悟。祖知机不契,是月十九日,潜回江北。
达摩与梁武帝论禅这段话,以我对禅学的肤浅理解,认为主要有以下五层意思:一是梁武帝问达摩,我自从当了皇帝后,写佛经,造佛寺,培养发展僧人,不可胜计,同时还多做善事,广结善缘,净身持戒,敢问有何功德?按照世俗看法,应该是有大功德的。普通信众那怕在佛寺功德箱内投下一文钱,都说有功德,何况梁武帝投入那么多钱财?!出乎常人意料的是达摩竟说:“这些并没有甚么功德”。二是梁武帝大惑不解,于是质疑问道:“何以没有功德?”这就关系到对“功德”这个概念的理解了,达摩说:“这些只是世间的福德,因为福德与功德不同,外修诸事的有漏善只是福德,倘若不能自己内证得自性即是无功德。”因此,布施、念佛、造寺等,虽然都是做善事,都能得到因果福报,但单有福报而无功德。终不可能出离生死苦海,正如禅宗六祖惠能《坛经.忏悔品》中说的:“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又怎能成佛呢?三是梁武帝接著追问:“甚么才算真功德?才能修行成佛?”达摩说:“真正的功德是“净慧智圆、体自空寂”就是说能自见真如自性就是功,能视一切众生平等就是德,念念之间没滞碍,常见真如本性、本自具有的真实妙用,这就叫功德。功德原本在法身中,不在修福的事上求。一句话:心即是佛、佛在心中。功德是要靠内心修炼、明心见性、方成正果。心若背觉合尘即是众生,心若背尘合觉即是佛,从而达到精神永驻万劫不变的最高境界。四是梁武帝又问:“得道高僧至高无上的真理圣谛,第一义谛的境界是甚么”?达摩说:“境本非境,界亦无界,世界本是空廓无相,也无圣道存在的境界。”五是梁武帝听了茫然不知所云,于是咄咄逼人直问达摩道:“既然无圣,那么现在与朕说话的人是谁?!”他那知在达摩眼里“本来无一物”那里有甚么皇帝?!虽然如此达摩还是菩萨心肠,因势利导,指点迷津的说道:“不识”多么充满禅机智慧的回答呀!意思是说:我本非我,你亦非你,世界本来便是空寂、圆融、清静、妙密的无相。《金刚般若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梁武帝如能感悟到这个层次就功德圆满了,可惜梁武帝执著有为,心存邪见,不识真正法性。(转载:心即是佛 佛在心中—— 梁武帝与达摩谈禅 作者:涂继文 文章来源:香港佛教月刊583期 2008年12月)
所以,楼主如果了福报功德而去做,无形中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枷锁,反而造成很多矛盾麻烦。所以,楼主要以明心见性,增长智慧灭除烦恼为目的。希望楼主能改变心态去做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8:31
金刚经云:若菩萨不住相布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
用智慧之心去做善事
念念之间都是功德 念念之间都是福报、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8:34
你既然想要学佛,自然应该学习佛陀本身值得学习的地方啊!佛陀或者说释迦牟尼,他值得你学习和追随的,难道只有行善吗?行善的话,不需要宗教,很多好人都在做,很多宗教都在做。
想要多的心灵的宁静,就该去寻找获得心灵宁静的方法。不能南辕北辙。
推荐你读一下《生活的艺术》在觉悟之路网站上有全文。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8:35
都好,既要多做善事,也要净心,多读诵阿弥陀佛佛号。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8:31
佛可以宽容任何一个人,只要世间再无尘埃得到永恒,这就是我佛的宏愿。佛是导人向善,佛一心想把人的心魔净化可是连连失败,佛当心魔入凡尘给人类带来一场浩劫,于是大量宣传佛理让世人学佛净化心境导人向善。